缩略图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扬尘与噪声协同控制技术分析

作者

王久胜 赵宁远 王明毫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施工期扬尘与噪声污染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在施工过程中,土方作业、材料运输及设备运行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与噪声,影响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扬尘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噪声则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和心理压力增加。尤其在城市密集区域,扬尘与噪声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有效治理这些污染成为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扬尘与噪声的来源及影响,提出了协同控制技术策略,为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一、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扬尘与噪声污染现状分析

(一)施工扬尘的来源与影响

轨道交通施工期间,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作业、混凝土搅拌、建筑材料的运输及堆放等环节。在土方开挖、浇筑混凝土和路面摊铺等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使用,特别是在干燥天气条件下,施工现场容易产生大量的粉尘。施工扬尘不仅会影响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降低能见度,还可能对周围建筑物及绿地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二次污染。

扬尘的危害不仅限于空气质量问题。长期暴露在扬尘环境中的施工人员,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过敏性反应等健康问题。对周围居民而言,扬尘污染的直接影响则表现为不适感、清洁难度增大以及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二)施工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轨道交通施工中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设备、工具操作以及施工中的建筑材料运输等方面。常见的噪声源包括大型施工机械(如挖掘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等)的运行声,以及各种电动工具的工作声。噪声不仅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下,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危害,最常见的影响是听力损失。此外,噪声还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失眠和心理压力,甚至会对人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对于施工期的周围居民,噪声污染尤其在夜间施工时更为严重,严重影响休息和生活质量。

(三)扬尘与噪声的协同作用与影响

扬尘与噪声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污染源,但在施工现场它们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扬尘颗粒不仅加剧了噪声的传播效应,还可能影响噪声的传播路径。当扬尘浓度较高时,空气中颗粒物质的存在会导致噪声的折射和散射,进而使噪声的传播范围扩大,尤其在风力较强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因此,单纯采取控制扬尘或噪声的措施往往不能有效解决两者的协同污染问题,必须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二、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扬尘与噪声控制技术

(一)扬尘控制技术

扬尘控制技术包括湿法作业、物理防护屏障和机械设备封闭与密封技术。湿法作业是控制扬尘的常用方法,尤其在土方开挖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水雾喷洒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扬尘的产生,降低扬尘颗粒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物理防护屏障,如防尘网,可以有效限制扬尘的扩散,将扬尘颗粒隔离在施工区域内,避免其扩散到周围环境,特别是在高扬尘区域。机械设备封闭与密封技术则通过对施工机械进行封闭和密封处理,尤其在混凝土搅拌和物料运输过程中,采用封闭式设备和运输车厢,能够有效减少扬尘的排放,并且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扬尘污染。

(二)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控制技术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选择低噪声设备和工具。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于高噪声机械如压路机、挖掘机等,应选用具备噪声抑制功能的型号。同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运转平稳,减少由于设备故障所带来的噪声污染。其次,通过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音墙或使用吸音材料,有效减少施工噪声的扩散,特别是在靠近居民区的施工区域,采用这些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后,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控制噪声的另一关键措施。根据噪声的传播规律和居民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活动。高噪声作业应安排在白天进行,并在夜间减少或停止使用高噪声机械,从而有效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干扰。

(三)扬尘与噪声协同控制策略

扬尘与噪声的协同控制要求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治理措施,结合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实现扬尘与噪声的联合防控策略,从而在施工过程中达到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施工现场,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同步控制扬尘和噪声。同时,定期对施工过程中的扬尘与噪声进行监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控制策略。此外,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培训,提升其对扬尘与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三、工程案例分析

(一)北京市地铁建设项目案例

在北京市某地铁建设项目中,项目组通过采用湿法作业与封闭设备的联合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扬尘的排放。在土方开挖阶段,施工方利用喷雾降尘系统进行喷洒,并在施工机械上安装了密封装置,显著减少了扬尘的产生。此外,施工现场周围还设置了隔音屏障,进一步减少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综合治理措施不仅确保了施工期间扬尘与噪声的有效控制,还得到了周围居民的积极反馈,施工期内未收到任何环保投诉,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上海市轨道交通工程案例

在上海市的某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项目组采取了多项噪声与扬尘协同控制措施,包括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设置高效的隔音墙等。施工过程中,低噪声设备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噪声污染,而合理的施工时间安排使得高噪声作业避开了夜间高峰时段,减轻了对居民的影响。同时,施工现场周围设置了隔音墙和吸音材料,有效减少了噪声的扩散。通过这些措施,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得到了显著控制,特别是在市区密集区域,得到了周围居民的广泛好评,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结语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扬尘与噪声的控制是一个涉及技术、管理和法规的复杂系统工程。合理应用扬尘与噪声协同控制技术,不仅能改善施工期间的环境质量,还能保障周围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未来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保障。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未来施工技术和管理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波.北京轨道交通实施阶段土建工程投资控制分析[J].山西建筑,2024,50(02):183-186.

[2]王越.富水砂层地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阶段应急抢险救援体系探讨[J].建筑安全,2023,38(03):25-30.

[3]赵贤兰,徐泽洲,郑晓东,等.轨道交通规划对文物保护影响评估研究——以青岛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绿色•智慧•融合——2021/2022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2:3007-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