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光伏电站运维成本敏感性分析与智能化降本增效策略

作者

吴叶

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达坂城风电有限公司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8411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逐渐降低,但其运维成本在整个生命周期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却不容忽视。有效的运维管理不仅能保障电站的稳定运行,提高发电效率,还能直接影响电站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深入研究光伏电站运维成本的敏感性因素,并探索智能化降本增效策略,对于推动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光伏电站运维成本构成

1.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在光伏电站运维成本中占比较大,主要包括运维人员的工资、福利、培训费用等。随着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对运维人员专业技能要求的提高,人工成本呈现出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人工成本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工成本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此外,电站规模和运维模式也会影响人工成本的支出,大型集中式电站需要配备更多的运维人员,相应的人工成本也更高。

2.设备维护与更换成本

光伏电站设备众多,包括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支架等,设备的维护与更换成本是运维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组件的寿命一般在 25 年左右,但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由于自然环境、质量缺陷等因素导致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逆变器等关键设备的故障率相对较高,其维修和更换成本也不容忽视。设备维护与更换成本不仅取决于设备本身的价格,还与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光伏电站运维成本敏感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方法介绍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作出判断。在光伏电站运维成本分析中,常用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是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仅考察一个因素变化对运维成本的影响;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则同时考虑多个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运维成本的影响。

2.确定敏感性因素

通过对光伏电站运维成本构成的分析,结合实际运行情况,确定以下主要敏感性因素:设备故障率、人工成本、能源价格、维修备件价格等。设备故障率的增加会导致设备维修和更换次数增多,直接增加运维成本;人工成本的上升会使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增加;能源价格的波动会影响电站的能源消耗成本;维修备件价格的变化会影响设备维护与更换成本。

3.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分别对各敏感性因素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计算当每个因素单独变化一定幅度时(如 ±10% 、±20% ),运维成本的变化率。例如,当设备故障率提高 10%时,通过对历史数据和设备维修记录的分析,估算出设备维修和更换成本的增加额,进而得出运维成本的变化率。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每个因素对运维成本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较大的敏感性因素。

4.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考虑到实际运行中多个因素可能同时发生变化,进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更能反映运维成本的真实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确定多个敏感性因素的不同变化组合,计算在不同组合下运维成本的变化情况。通过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发现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运维成本的影响,为制定全面的降本增效策略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三、智能化技术在光伏电站运维中的应用现状

1.无人机巡检技术

无人机巡检技术在光伏电站运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像仪等设备,能够快速、高效地对光伏组件进行巡检。通过拍摄组件的图像和红外热图,可以及时发现组件的热斑、隐裂、破损等缺陷,提高巡检的准确性和效率。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巡检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还能避免人工巡检存在的盲区和误差。例如,在某大型光伏电站中,采用无人机巡检后,巡检效率提高了 5 倍以上,同时发现组件缺陷的数量也明显增加,有效保障了电站的安全运行。

2.智能监控系统

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在电站设备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温度、功率等,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运维人员可以根据预警信息,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故障扩大化,从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和停机损失。

3.机器人清洁技术

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污垢等会影响其发电效率,定期清洁是保障电站发电性能的重要措施。机器人清洁技术的出现,为光伏组件清洁提供了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清洁机器人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在光伏组件表面自主移动,通过刷毛、喷水等方式对组件进行清洁。与人工清洁相比,机器人清洁具有清洁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同时,机器人清洁还可以根据组件表面的脏污程度和天气情况,自动调整清洁策略,实现智能化清洁。在一些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中,采用机器人清洁后,组件的发电效率提高了 5%-10% ,同时清洁成本降低了 30%-50% 。

四、智能化降本增效策略

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性维护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光伏电站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故障数据、环境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建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与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安排维护人员进行预防性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和维修成本增加。

2.智能运维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构建一体化的智能运维平台,将无人机巡检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机器人清洁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通过智能运维平台,运维人员可以实时掌握电站的整体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实现运维资源的优化配置。智能运维平台还具备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能够根据电站的运行数据和实际情况,为运维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运维方案和建议,提高运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效率。

3.区块链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在光伏电站运维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电站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等数据进行上链存储,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这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能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骗补行为和运维成本虚增。

结论:

光伏电站运维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设备维护与更换成本、能源消耗成本等,各成本因素之间相互关联;设备故障率、人工成本、能源价格等是影响运维成本的主要敏感性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是降低运维成本的关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性维护、智能运维平台的构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智能化降本增效策略,为光伏电站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少璞.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0(06):137-139.

[2]李阳.光伏电站的自动化智能化运维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0(05):85-86.

[3]左世强.光伏电站设备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