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案例分享

作者

郭宇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719399

在小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以下是我在担任六年级十班班主任期间的一系列班级管理案例,这些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一、以赛促信,激发潜能

六年级十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整体表现相对薄弱,为了重塑班级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契机。学校举办眼操比赛,这成为了我改变班级氛围的突破口。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全身心投入,从眼操动作的规范细节入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耐心指导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同时,我注重节奏的把握,让学生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在比赛的策划方面,我精心安排队列的排列,确保队伍的整齐有序,还要求学生统一服装,展现出班级的良好风貌。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在眼操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这次胜利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影响如同涟漪一般,在班级中不断扩散。在后续学校举办的体操比赛和田径比赛中,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班更是涌现出了三位冠军。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逐渐增多,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软磨硬泡,转化“问题”学生

每个班级中都难免会有个别习惯欠佳、一时难以改正的学生。面对这些同学,我明白简单的生气和斥责无济于事,于是我采用了“软磨硬泡”的方法。

我首先与学生共同制定了清晰明确的规则,详细规定了违反规则后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整理班级书吧、擦黑板、扫地等。一旦学生违反规则,我会严格要求他们按照规定执行,并且会耐心地引导他们,直到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批评指责更具成效,它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这些原本存在问题的同学,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逐渐融入到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中。

三、平等关爱,融化坚冰

在一节体育课上,我注意到班里有一位小女孩独自哭泣。我立刻走上前去,耐心地与她交谈,了解到是因为同学们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耍。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引导她从自身寻找原因,鼓励她尝试慢慢改正自己的不足,提升与同学相处的能力。同时,我也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教育他们要友善待人,学会接纳和包容不同的同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逐渐改变了自己,成功地交到了好朋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还有一位女同学,数学测试成绩常常不理想,总是在 20 分以下,上操时同学们甚至不愿意和她排在一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我特意对她进行表扬,着重指出她虽然学习成绩有待提高,但书写非常优秀。我告诉同学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强调班级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任何一位同学,大家要团结一致。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班级里的不良现象逐渐得到改善,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四、为错担责,树立规范

班级里频繁出现物品丢失的情况,经过细致的调查、耐心的谈话以及认真的对证,我们锁定了一位同学。然而,这位同学却坚决不承认自己的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及时与孩子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和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最终,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方面,让这位同学赔偿丢失的物品;另一方面,进行加倍补偿,补偿的物品作为班级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犯错的同学深刻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乱拿,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家长也非常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自那以后,班级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物品丢失的现象,班级的纪律和秩序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同学们的规则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五、关注留守,防患未然

班级里有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人的有效监管,他们的规则意识相对淡薄,容易做出一些危险行为。作为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保护他们的重要责任,因此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管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时刻留意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同时,我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通过这种防微杜渐的管理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以爱育人,润泽心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我班级管理工作的座右铭。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每一位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尊严和个性。我相信,只有用爱去关怀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实现教育的目标。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这份爱心与责任,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