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牛永红

身份证号码:410803197310030530

引言

未来,需要重点发展轻量化边缘智能终端技术,构建电力专用大模型训练框架,不断完善电力系统智能化改造效益分摊机制,使智能化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最大价值。

1 智能化技术优势

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电气工程相关设备系统的自动控制能力和语言识别功能,也逐渐具有实操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节省人力、降低成本,还有助于电力系统工作效率的提升。首先,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其应用优势在于简化控制电气自动化模型,提升对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力,提升各个工作环节的系统服务水平。其次,应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系统中,有利于调节和控制电力系统智能控制器的响应时间、衰减时间等,确保智能控制器更贴合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内容。最后,智能化技术便于提升电气工程相关设备工作的集约化水平。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有效识别、高效分析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将有利于实现电气工程项目的自动化操控,缩减电力设备作业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2.1 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智能监控,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倘若设备中存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其能及时发出预警,为提升设备安全隐患排除正确率提供帮助,并且能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倘若存在故障尚未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会引起一系列故障,严重情况下甚至影响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依托智能化技术,检测人员能精准定位电气设备的故障点,参考系统自动分析的故障原因,开展针对性维修,避免对电气系统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传统的变压器故障排查中,很难快速找到变压器故障的原因,并且无法及时将故障排除,严重影响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但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能针对变压器漏油情况展开分析,精确定位故障范围,找出故障具体位置,进行针对性维修,不但能减少工作量,还能将故障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对企业而言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2.2 智能控制系统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智能控制系统的运作基于尖端的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电气设备的智能管理与操作,极大地提升了控制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其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决策过程。系统内置的高效算法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并根据实时情况做出最优的控制决策,这对提升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保证控制精度,使得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更加平稳、高效而言意义重大。同时,智能控制系统还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和优化能力。系统能够根据实际运行中的数据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控制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多变的生产需求。自我学习和优化的特性使得智能控制系统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能够持续进步,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支持。此外,在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往往需要操作人员时刻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整个操作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压力,并提升了工作效率。

2.3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融合的创新应用

为增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融合效果,可关注以下内容。(1)实现技术共享。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至自动化技术领域,需要实现技术的互通,以对各类技术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管控技术应用成本,实现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阶段,应积极吸收外界优秀工作经验,积极借鉴外界相关领域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融合经验,了解智能化技术的优缺点,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实现技术的创新升级。企业也应避免照搬其它企业的融合模式,而是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融合理念,以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转型发展。(2)实现智能化发展。当前时代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时间较长,各项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对此,企业应适当引进人工智能设备,使其落实到各个工作领域,不断扩大智能技术的推广范围,使其全方位融入至电气自动化领域。通过实际运用阶段的问题反馈,深入分析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之间的关联点,以增强两者的融合效果。(3)培养专业人才。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融合阶段,专业人才是保障融合效果的关键。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操作水平。可适当开展培训活动,及时更新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促使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2.4 远程智能监控,确保运行安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远程监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数据采集,而是向着更为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自动化运维等功能。首先,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电气工程的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全方位监测。传感器网络由分布在电力设施各处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组成,能够实时采集电力设备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工作状态数据,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中央监控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运用 ZigBee、LoRa 等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使传感器网络的布设更加灵活、便捷,同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远程监控平台通常会集成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以确保所采集的数据能够被有效利用。平台上的大数据处理模块可以对接收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技术人员通过数据清洗、特征提取等步骤,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进一步分析的有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随机森林等,技术人员可以建立设备健康状态的预测模型,提前识别出潜在的故障风险点,从而实现预防性维护。再次,视频监控与图像识别技术也在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高分辨率摄像头,并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视频监控。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设备表面的裂缝、锈蚀等异常现象,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运维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束语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通过进行有效的技术应用和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智能化转型,从而提升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李思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24,31(10):56-58.

[2]赵振云.建筑工程电气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中国照明电器,2025(1):175-177.

[3]谢潇磊,秦雪,顾晨杰,等.数字智能化技术在变电运维技术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24(增刊 2):181-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