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马泽平
宁夏青铜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青铜峡 751600
引言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生命力所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群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满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求。如何通过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新时代背景,深入探讨党建工作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实践路径,力求为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基层党组织思想根基
1.1 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政治理论学习是淬炼党员政治灵魂、提升政治素养的核心路径。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学习体系,打破传统单一的学习模式。例如,部分社区党组织创新性地打造 “红色课堂”,结合线上线下资源,线上利用学习强国、党建 APP 等平台,推送每日时政要闻、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等内容,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线下开展 “书记领学” 活动,由党组织书记带头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文献,结合社区实际工作进行深度剖析。同时,组织党员开展 “理论研讨沙龙”,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热点议题展开交流讨论,鼓励党员分享学习心得与实践经验,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通过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党员能够更加透彻地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指导工作实践的有力武器,从思想根源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1.2 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党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灵魂工程,需要以丰富多样且极具感染力的教育形式,触及党员内心深处。在红色教育方面,许多基层党组织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前往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活动。比如,某农村党支部带领党员重走红军长征路,通过模拟当年的艰难行军过程,让党员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与坚韧,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在警示教育层面,定期组织党员观看廉政教育纪录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以真实的案例为警示,让党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纪律红线。同时,邀请优秀党员代表、劳动模范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故事。这些鲜活的榜样力量,激发了党员内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社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一线等工作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1.3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引领基层治理方向
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 “主心骨”,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社区治理领域,一些城市社区党组织探索建立 “党建 + 网格”管理模式,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每个网格配备党员网格员,及时收集居民诉求,协调解决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组织辖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在农村,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例如,某贫困村党支部引进专业农业企业,成立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有机蔬菜,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不仅实现了村集体增收,还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企业中,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开展 “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关小组” 等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发展合力,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通过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实现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
二、创新组织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2.1 丰富组织活动形式,提高党员参与度和积极性
组织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关键载体,需要契合党员特点与需求,持续推陈出新。主题党日活动可跳出传统室内学习模式,开展户外主题实践,如组织党员参与红色徒步,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坚定信念;或是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鼓励党员讲述身边的红色事迹,让党的故事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除常规的社区环境整治、关爱孤寡老人外,可拓展至专业领域服务,例如医疗行业的党员组建义诊团队,深入偏远乡村为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教育领域的党员开展义务辅导,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提升学业成绩。文体活动同样不可或缺,举办党建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开展红色主题文艺汇演,通过歌曲、舞蹈、朗诵等形式,生动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吸引不同年龄段党员踊跃参与。这些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极大提升了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热情,也让党组织在群众中树立了更为鲜活、立体的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2.2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增强组织活动实效性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核心要义。基层党组织应将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业务工作,从谋划阶段开始,就将党建目标与业务目标同步考量,制定融合方案。在部署环节,确保党建任务与业务任务同频共振,明确各项工作中党组织与党员的职责。考核时,建立党建与业务双维度考核体系,全面评估工作成效。以企业为例,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开展 “党员创新项目” 活动,鼓励党员带头攻克技术难题、优化生产流程。党员组成的创新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与企业现状,研发出新型产品,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在政府部门,党组织可结合业务工作开展 “党建引领效能提升” 行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提升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建引领下业务工作的优化升级,切实发挥党建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增强组织活动的实际成效。
2.3 借助信息化手段,拓展组织活动空间和时间
信息化浪潮为基层党组织活动带来全新机遇与平台。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组织活动的时空限制。党建网站作为重要的信息发布与学习交流平台,不仅要及时更新党的理论知识、政策解读,还应设置互动板块,鼓励党员在线留言讨论,分享工作中的党建实践经验。微信公众号可打造 “每日党建微课堂”,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推送简洁易懂的党建知识,方便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党员学习群更是实现即时沟通的重要工具,党组织可在群内发布紧急通知、组织线上研讨,针对热点问题迅速收集党员意见与建议。在线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为党员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如根据党员的工作领域、学习偏好,推荐相关的党建课程与业务知识。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组织活动不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灵活性与时效性大幅提升,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提升党员素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
(一)完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党员教育培训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根基的核心工程。基层党组织需构建 “三维立体”培训体系:纵向按党员年龄、岗位分层,横向依地域、行业分类,深度结合时代需求与个体成长目标。在农村地区,推行 “田间课堂 + 云端讲座” 模式,邀请农技专家实地指导大棚种植、畜禽养殖技术,同步开设抖音直播课,解答农户疑难问题;依托电商产业园,组织党员参与直播带货、网店运营培训,培育 “新农人” 党员队伍,带动农产品上行。企业领域创新 “项目制培训”,针对技术型党员开展智能制造、工业设计专题研修;管理岗党员参与精益生产、供应链优化实训营,推动党建学习成果转化为技术创新、流程再造的实际效能。同时,搭建 “理论 + 实践 + 考核” 闭环,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研学、跨区域党建联建交流,以及季度知识测评、年度技能比武,全面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实现从 “被动学” 到 “主动研” 的转变。
(二)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党员发展质量决定着党组织的生命力。基层党组织需构建 “五维筛选 - 全周期培育” 机制:从政治忠诚、道德品行、专业能力、群众口碑、发展潜力五个维度制定量化评分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 “成长档案”,记录参与志愿服务、技能竞赛、攻坚克难项目等表现数据。创新实施 “双导师制”,由支部委员担任政治导师,业务骨干担任实践导师,通过 “周汇报 - 月评估 - 季考核” 动态跟踪培养。在非公企业推行 “双培工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重点吸纳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先锋;在社区建立 “民情观察员” 制度,优先发展热心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严格执行 “三公示三票决” 程序,即入党积极分子公示、发展对象公示、预备党员转正公示,支部大会票决、党小组票决、群众代表票决,确保党员队伍结构优化、质量过硬。
(三)建立党员激励关怀机制,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健全的激励关怀机制是党员永葆先锋本色的动力源泉。基层党组织应构建 “物质 + 精神 + 成长” 多维激励体系:设立 “党员先锋基金”,对参与重大项目攻关、抢险救灾的党员给予专项奖励;推行 “积分兑换制”,将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量化积分,兑换学习资料、技能培训名额。创新荣誉表彰形式,打造 “党员先锋榜” 线上展厅,通过短视频、图文故事展现优秀党员事迹;举办 “红色故事会”,邀请老党员讲述奋斗历程,激励年轻党员传承精神。建立 “三级帮扶” 机制,支部委员结对困难党员,党小组联系普通党员,党员志愿者帮扶群众,通过 “微心愿认领”“就业援助计划” 等举措解决实际困难。开展 “党员成长计划”,为党员定制职业规划,推荐参与行业论坛、进修深造,让党员在党组织的关怀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发展同频共振,持续释放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四、结论
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灵魂与核心,其重要性贯穿于组织发展的全过程。强化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犹如思想灯塔,指引着基层党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守正确方向。通过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将党的先进思想深度融入党员意识,促使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形成强大的思想凝聚力与行动合力。创新组织活动则是激活基层党组织的 “一池春水”。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限,从户外实践到线上互动,从志愿服务到业务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党员参与热情与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让党建工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产力,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实效性。提升党员素质是筑牢基层党组织根基的关键。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严格的党员发展程序、健全的激励关怀机制,三者相辅相成,全方位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为党组织持续输送新鲜血液与发展动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持续深化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局面,提升自身建设水平。未来,基层党组织应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活动载体,优化党员管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基层党建工作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任肖云.党建数字化筑牢基层战斗堡垒[J].企业文明,2025,(04):4.
[2]王洁.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策略[J].四川劳动保障,2025,(07):90-91.
[3]陈羽豪.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探析[N].经济导报,2025-04-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