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音乐课程德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合路径
康雪薇
内蒙古经贸学校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一、引言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着重把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达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中职教育是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时期,不但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强化德育工作,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作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学科,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于中职音乐课程里融入德育元素,不但可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音乐课程德育元素的挖掘及融合路径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音乐课程德育元素的挖掘
(一)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元素挖掘
爱国主义情感:不少经典音乐作品都饱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像《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这些作品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反映了彼时的社会状况与人民的精神面貌。学生学习这些作品,能够了解历史,感受先辈们的爱国情怀,进而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比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歌怎样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抵抗,以此让学生深切体悟到爱国主义的内涵。
民族精神传承: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像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这些民族音乐不但是艺术珍宝,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于中职音乐教学里,引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能使他们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比如在学习蒙古族长调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让学生感受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进而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元素挖掘
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教学中的合唱、合奏等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团队成员的个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合唱排练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声部,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唱出和谐美妙的声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唱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演绎。
创新思维培养: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歌曲、创作歌词等。通过创作活动,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歌词创作,然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三、中职音乐课程德育元素的融合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德育元素
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借助创设和音乐作品相关的情境,促使学生更优地理解作品内涵,体悟其中的德育元素。比如,在教授《松花江上》时,教师可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影像资料,呈现东北沦陷后民众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让学生仿若置身其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与爱国之情。如此这般的情境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德育元素更易被学生接纳。
项目式学习法:将音乐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或表演中。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项目任务,让学生以 “家乡美” 为主题,创作一首音乐作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从中挖掘出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等德育元素,并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项目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德育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优化教学评价,强化德育导向
多元化评价指标:在教学评价里,除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还应把德育表现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对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德育素养的培育。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性评价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德育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德育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德育能力
培训与学习: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德育意识。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音乐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德育能力。
教学研讨与交流:开展音乐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组织音乐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和融合德育元素,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通过教学研讨与交流,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音乐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结语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音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深入剖析音乐作品、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资源中的德育元素,并借助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融合途径,能够切实将德育元素融入中职音乐课程教学,达成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这不但有助于提升中职音乐教育的育人质量,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更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塑造具备高尚道德品质与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积极探寻音乐课程德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合路径,为中职教育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 郑君. 培育乐感,塑造品质:数字化背景下中职音乐欣赏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25(02).2. 苏雪珍. 五育并举强技能,多元融合铸匠才——课程思政育人融入中职服装专业课教学的价值意蕴[J].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25(04).3. 林芝. 夏风传雅韵,研思启新程——记福州市级小学音乐课题研讨活动[J].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25(06).4.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 红歌唱动向党心:中职音乐课程思政教育创新实践 17 年[J].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24(06).5. 张丽华,李晓红,赵亮. 中职学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多视角思考与有效策略研究[J].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