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周光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墩初级中学 528311
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科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向。初中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却因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难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部分教师固守技法教学,课程内容脱离生活,教学模式僵化,导致学生跨学科思维缺失。与此同时,虽已有学校尝试开展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但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此,深入分析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现状,探究有效策略与实践路径,对推动美术教育创新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下初中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局限于技法传授,如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忽视对学生审美素养与创造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对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等多元领域的拓展,且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度低,跨学科意识薄弱,难以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
(二)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现状
部分学校已尝试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如将美术与历史结合讲解古代器物纹样,或与物理结合分析光影原理。但整体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融合深度不足、学科衔接生硬等问题。此外,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指导,且受课时与评价体系限制,融合教学的持续性和实效性有待提升。
二、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课程设计策略
课程设计时,需打破学科壁垒,围绕核心主题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以《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为例,可将美术与语文、历史学科融合。从语文角度,引导学生赏析齐白石题画诗,理解诗画结合的意境,体会文字与画面碰撞出的艺术魅力;从历史角度,结合齐白石所处的时代背景,讲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对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让学生明白艺术创作与时代紧密相连[1]。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多学科知识的浸润中,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
(二)教学方法策略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可运用项目式学习法,将美术与地理、文学学科融合。布置“创作一幅体现家乡山水特色的画作”项目任务,学生先通过地理学科知识,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特征;再从文学角度,搜集描写家乡山水的诗词文章,感受文人墨客笔下的家乡风情;最后运用美术技巧,将所获知识与感悟融入山水画创作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既提高了美术创作能力,又加深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
(三)资源整合策略
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整合历史纪录片、文学作品、音乐等资源。如讲解梵高的《向日葵》时,播放关于 19 世纪欧洲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引入梵高的书信等文学资料,帮助学生走进画家内心世界;播放与画作情感基调相符的音乐,营造氛围。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使他们从不同维度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3]。
三、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案例案例一:美术与语文的融合——古诗配画创作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古诗意境,运用美术造型元素创作配画,提升绘画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讨论、创作,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审美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古典文学热爱,感受诗画融合的艺术魅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展示经典古诗配画,引发学生兴趣,提问诗画关联。赏析探究:选取《山居秋暝》等古诗,分析意境、意象,引导从色彩、构图等美术角度解读。创作实践:学生选古诗,构思画面元素、构图与色彩,进行配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并解读,师生从诗画融合度、绘画技巧等方面评价。
3.教学效果分析
多数学生能把握古诗意境,创作出有感染力的配画,绘画技能与对古诗理解均提升。跨学科思维得以锻炼,但部分学生存在诗画衔接生硬、绘画技法不足问题,后续需加强引导与技能训练。
案例二:美术与科学的融合——建筑模型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结构、材料等科学知识,掌握模型制作方法,提升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调研、设计、制作,培养跨学科实践与创新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建筑艺术与科学原理的认知,激发探索自然、改变生活的热情。
2.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特色建筑图片与模型,介绍建筑与科学关联,如力学、材料学,引出主题。知识探究:讲解建筑结构(如框架、桁架)、科学原理(受力、稳定性),结合教材中“宏大不朽古建筑”等内容拓展。设计制作:学生分组,确定建筑主题(如仿古建筑、未来建筑),绘制设计图,选择材料(卡纸、木棍等)制作模型,教师指导结构合理性与美观性。展示交流:各组展示模型,讲解设计思路、运用的科学知识与美术创意,相互评价。
3.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积极参与,模型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掌握建筑科学知识与模型制作技能,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但部分组存在材料运用不当、结构稳定性欠佳情况,后续可深化科学知识融入,优化制作环节。
结语: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多元教学方法与资源整合,打破学科界限,为学生构建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实践案例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跨学科思维及综合素养。然而,当前教学仍存在融合深度不足、学生技能短板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加强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完善评价体系,以实现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庆国. 初中美术课程的跨学科设计策略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8), 123-126.
[2] 郑宁. 项目式学习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12),45-48.
[3] 张晓丹. 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 2022(6),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