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子工程中电磁兼容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

郝媛媛

身份证号码:131128198405170621

摘要:本文聚焦电子工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阐述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分析如电磁干扰源、传播途径等常见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屏蔽、滤波、接地等解决措施,旨在提升电子工程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电子设备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子工程;电磁兼容;电磁干扰;解决措施

引言:在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随着电子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其功能的日益复杂,电子工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愈发凸显。电磁兼容不仅关系到单个电子设备能否正常工作,更对整个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不能有效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电子设备之间可能相互干扰,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故障,严重时会影响到工业生产、通信、医疗等诸多领域的正常运转。因此,深入研究电子工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磁兼容概述

(一)电磁兼容定义

电磁兼容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不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即设备需具备抗干扰能力,同时不干扰其他设备。例如,办公环境中各设备应稳定运行,互不干扰。

(二)电磁兼容重要性

1.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许多电子设备对电磁环境敏感,如医疗设备。电磁兼容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发挥功能。

2.提高系统可靠性

对于复杂系统,如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关键。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能降低系统故障概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电磁兼容问题

(一)电磁干扰源

1.自然干扰源

自然环境中存在多种电磁干扰源,如雷电、太阳黑子活动、宇宙射线等,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2.人为干扰源

电子设备自身电路工作产生电磁辐射,如开关电源通断瞬间产生高频电磁脉冲。通信设备、工业设备也是重要的人为干扰源。

(二)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1.传导干扰

传导干扰指电磁干扰通过导线等导体传播。例如,设备电源线存在高频干扰信号时,可能影响其他设备正常工作。

2.辐射干扰

辐射干扰指电磁干扰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电子设备外壳、电路板等可能成为辐射干扰的发射源。

(三)电子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敏感性

不同电子设备对电磁干扰敏感程度不同。模拟电路比数字电路更易受影响。电子医疗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敏感性极高。

三、解决措施

(一)屏蔽技术

1.屏蔽原理

屏蔽通过使用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屏蔽体,阻止电磁干扰传播。屏蔽体能反射和吸收电磁波,降低干扰源影响。

2.屏蔽材料选择与应用

常见屏蔽材料有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高频电磁干扰用铜、铝等良导体材料效果好;低频磁场干扰用铁等导磁材料适用。屏蔽罩可安装在易产生电磁辐射部件周围,减少电磁干扰传播。

(二)滤波技术

1.滤波原理

滤波通过使用滤波器抑制或去除信号中的干扰成分,使有用信号正常传输。滤波器有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等类型。

2.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滤波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仔细考虑电磁干扰的频率范围以及信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属性。对于电源线滤波器而言,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由开关电源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干扰,从而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纯净度。在通信系统中,滤波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地去除信号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噪声和各种干扰,进而显著提升信号的整体质量,确保通信的清晰和准确。

(三)接地技术

1.接地原理

接地是将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电路的参考地等与大地或一个公共参考点连接起来,为电流提供一个低阻抗的通路。良好的接地可有效降低设备外壳的电位,减少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2.接地方式选择与应用

常见的接地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等。单点接地适用于低频电路,可避免地环路干扰;多点接地适用于高频电路,能降低接地阻抗;混合接地则结合了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优点,适用于复杂的电子系统。在电子设备设计中,要根据设备的工作频率、电路结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在生产一款新型智能传感器时,发现该传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传输错误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经过排查,确定问题出在电磁兼容方面,传感器容易受到周边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

(二)电磁兼容问题分析

1.干扰源分析

经过测试,发现周边的通信基站、工业设备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是主要干扰源。这些干扰源产生的电磁波频率范围较宽,涵盖了传感器工作的频段,导致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2.传播途径分析

干扰信号主要通过空间辐射和电源线传导两种途径进入传感器。由于传感器外壳的屏蔽性能不足,部分辐射干扰能够直接穿透外壳影响内部电路;同时,电源线作为传导干扰的主要路径,将周边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引入传感器内部。

(三)解决措施实施

1.屏蔽改进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屏蔽性能,我们对传感器的外壳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具有高屏蔽性能的金属材料。此外,我们还对外壳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传感器的内部,我们对敏感电路部分增加了屏蔽罩,以进一步减少电磁辐射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2.滤波措施

我们在传感器的电源输入端口和信号输出端口分别安装了滤波器。电源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电源线传导的干扰信号,而信号滤波器则主要用于去除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干扰。通过合理选择滤波器的参数,我们有效地降低了干扰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

3.接地优化

我们改进了传感器的接地设计,采用了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相结合的混合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式可以确保传感器的金属外壳和电路板的接地良好,从而降低接地阻抗,减少地电位差引起的干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实施效果评估

经过上述改进措施实施后,对传感器进行了严格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错误率从原来的 20% 以上降低至 1% 以下,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

五、结论

电磁兼容问题是电子工程中的关键课题,涵盖干扰源、传播途径和设备敏感性等方面。分析常见问题揭示了自然和人为干扰、传导与辐射传播以及设备敏感性差异对电子工程的挑战。应用屏蔽、滤波、接地等技术,并结合案例改进,可有效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提升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电磁兼容问题将更加严峻,需持续关注和研究,探索新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复杂电磁环境,促进电子工程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康,赵月梅,闫少明,等.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4,39(04):76-86.DOI:10.19703/j.bbgu.2096-7276.2024.04.0012.

[2]马轶坤.广播电视覆盖工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与解决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22):233-236.

[3]李彦林.提高电子工程电磁兼容性的方法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08):228-229.

[4]盛涛.机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郝媛媛(1984-),女,汉族,本科,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就职于河北中赀科星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