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与风险分析
王海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22
一、特种设备起重机械概述
(一)起重机械分类与特点
特种设备中的起重机械按照结构与用途可划分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缆索起重机、电动葫芦等类型。其中,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主要用于水平和垂直搬运大型重物,结构庞大、覆盖面广;塔式起重机常见于建筑工程领域,具备高耸作业能力[1]。各类设备普遍具有作业强度高、连续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对设备的耐久性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二)起重机械安全法规与标准
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报废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如《特种设备安全法》《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等。设备使用单位需依法建立台账,开展人员持证培训,定期接受法定检验,确保设备运行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三)特种设备起重机械的应用领域
起重机械广泛应用于原材料搬运、设备安装、重物吊装与空间转运等工况。无论是在大型制造厂房内,还是在户外施工现场,起重设备都承担着高频繁、高精度的起吊任务,是现代化生产与工程项目中不可替代的核心设备。
二、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体系应覆盖设备采购、安装、运行、维护、检验及报废全过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管理部门需定期组织安全检查,识别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方案。风险评估机制应纳入管理体系,通过风险等级划分,实现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重点监管[2]。安全管理体系应与企业整体安全生产体系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维护与定期检查
维护部门应根据设备说明书和运行情况,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包含日常保养、周期检修和故障处理。技术人员应对钢丝绳、吊钩、制动系统、电气控制等关键部件进行重点检查,检测磨损、腐蚀和疲劳情况。定期检查还应包括润滑油更换、紧固件紧固以及电气线路的完整性检测。维护记录必须详细完整,方便追踪设备状态和维护历史,为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三)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企业应确保作业场地整洁,排除杂物和障碍物,保持良好通风和照明。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戒线,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对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应安装相应的监测和报警装置。作业区域的地面应保持平整、防滑,防止机械设备滑移或倾斜。环境条件恶劣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防尘罩、防雨棚等,保障设备和人员安全。
(四)安全教育与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结构原理、操作规程、紧急处理方法及安全法律法规。培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企业应通过安全案例分析和事故警示教育,强化员工对潜在风险的认识。持续的教育培训有助于减少操作失误,推动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
三、起重机械风险识别与控制
(一)风险识别方法与工具
企业应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对起重机械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作业安全分析(JSA)能够分步骤识别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帮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和操作条件的分析,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异常状态[3]。故障树分析(FTA)则从系
统层面构建故障逻辑关系,揭示事故根本原因。企业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风险数据库,动态更新风险清单,并结合风险等级划分,精准定位重点风险,保障安全控制措施科学有效。
(二)作业环境风险分析
起重机械的作业环境对设备性能和安全有显著影响。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气元件老化,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增加故障率。湿度过高容易引起设备内部腐蚀,损坏电子元件。粉尘密集场所会堵塞机械传动部件,影响运行精度和寿命。强烈振动环境使结构疲劳加剧,存在断裂风险。企业应根据现场环境特征,制定专项保护方案,如安装防尘罩、加强通风换气、采用耐高温材料等,以确保设备适应复杂工况。
(三)安全技术措施与装置
起重量限制器能够实时监测吊载重量,防止超载作业。行程限位器确保机械运行不会超出设定范围,避免结构碰撞。防撞系统用于监测周边障碍物,防止设备意外碰撞损坏。急停按钮设置在操作便捷位置,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停止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则通过传感器收集设备运行参数,及时报警异常数据,辅助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四)应急预案与救援方案
企业应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涵盖设备故障、吊物坠落、人员伤害等多种突发情况。预案应明确报警程序、现场处置流程和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应急响应迅速有序。应急演练需要定期组织,以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响应速度。现场应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和急救物资,并配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急救援人员,提升事故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人员伤害。
(五)设备定期检验与维护
起重机械必须接受专业机构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的定期检验,以确保设备满足安全技术标准。检验内容包括结构完整性、电气性能、关键安全装置功能等方面。检验报告需详细记录检测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企业应结合日常维护情况,合理安排检验周期和内容。维护部门需根据检验结果及时开展修复或更换工作,保障设备持续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六)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作业现场应实行严格的区域划分与封闭管理,确保非作业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域。安全警示标志和操作规程展板应设置在显著位置,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事项。地面应保持平整且防滑,杜绝油污等滑倒隐患,防止设备运行时发生滑移或倾斜。夜间作业时,企业需配置足够的照明设备,保障作业人员视线清晰,降低误操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七)技术创新与安全改进
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推动起重机械安全水平提升。远程操控技术能够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暴露风险,提高操作安全性。状态感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关键参数,实现故障预警,防止事故发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并指导维护计划。企业还应推进老旧设备的升级改造,结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运行状态集中监控和数据共享,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四、结论
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其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必须贯穿全生命周期。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的操作流程、先进的技术手段与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刚峰.特种设备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与风险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4,44(08):157-159.
[2] 董颖.特种设备整类综合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3] 王新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分类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