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资源整合的运河文化浸润小学思政金课实践路径探究
张宁宁
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2721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小学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区域文化融入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与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运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AI 技术的兴起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内容创新和课堂变革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思路。如何借助 AI 平台实现运河文化与思政“金课”的有机融合,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培养时代新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 AI 资源整合和课程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运河文化浸润小学思政“金课”的实践路径,总结成效与经验,提出优化建议,旨在为基础教育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贡献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一 、AI 资源整合在小学思政金课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
AI 资源整合以大数据、云平台、智能推荐等技术为依托,能够打破传统教育资源的时空局限,实现知识、案例、素材等多源信息的动态聚合与智能筛选。在小学思政金课建设中,AI 技术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极大地提高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时效性。AI 驱动下的智能分析与推送机制,助力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情,优化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教学。AI 资源还能够促进课堂内外的深度延展,为思政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保障。借助 AI 工具,教师可更高效地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如运河历史、非遗项目、地方名人故事等,实现课程内容的本土化和特色化。AI 资源整合为思政金课注入了技术创新动力,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为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支撑。
、 运河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内涵与路径
运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精神价值,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象征。将运河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家乡历史与文化,更能激发民族自信与责任感。文化融入课程的路径主要包括内容转化、情境创设、课程开发与活动拓展。内容转化是指将运河文化相关历史、人物、故事等进行思政化、儿童化表达,通过图文、音视频、数字化素材等多种载体,降低认知门槛,提升学生兴趣。情境创设注重创设真实、有感的学习环境,如虚拟运河漫游、运河故事会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文化内涵。课程开发以项目化、主题化为导向,开发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资源,推动文化育人与学科融合。活动拓展则强调家校社协同,通过文化研学、非遗体验、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运河精神。多元路径共同作用,提升了运河文化在小学思政课中的育人价值。
三、 AI 技术支持下的运河文化资源开发与课堂创新
AI 技术为运河文化资源开发与课堂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首先,AI 大数据分析可整合多维度运河文化素材,实现资源库的动态扩充与精准分类。智能推荐算法能根据课程主题、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推送匹配度高的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 AI 技术可为学生构建沉浸式的运河文化体验场景,使抽象的历史内容具象化、可感知,增强学习趣味。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工具助力师生高效获取运河文化知识,支持多模态互动。AI 辅助下的主题探究、项目学习等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表达。课堂评价环节,AI 自动化评测和大数据诊断,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轨迹、兴趣变化等实时数据,便于因材施教。AI 技术赋能下的运河文化资源开发与课堂创新,极大拓宽了思政教育的空间,为小学思政金课建设注入了智慧动能。四 、运河文化浸润下小学思政课堂育人效果的提升
运河文化的系统融入,有效增强了小学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教育实效。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 AI 互动体验,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历史、感受民族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文化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思政课变得鲜活生动,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达欲望。项目化学习和主题活动推动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增强了跨学科整合与创新实践能力。AI智能评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教师精准识别学生的认知盲区和兴趣倾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程实施后,学生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精神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认同度和践行力明显提升。运河文化的渗透,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堂内容,也深化了德育工作的时代内涵,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 AI 资源整合与运河文化浸润小学思政金课的优化建议
基于 AI 资源整合的运河文化浸润小学思政金课,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技术创新与教育理念融合、课程资源持续开发、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等现实挑战。建议强化校本资源建设,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运河文化数据库,不断丰富本地案例和数字化素材。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课程创新能力,推动校本教研和多元合作,促进 AI 工具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完善智能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和多元发展。优化 AI 平台功能,注重用户体验,增强师生互动和数据可视化功能。加强家校社协同,发挥社会文化资源优势,拓展课程实践空间。建议持续跟踪 AI 资源整合下的课程实施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案例,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与实践路径。通过多措并举,推动运河文化与小学思政金课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德育课程高质量发展。
结论
AI 资源整合推动了运河文化与小学思政金课的深度融合,丰富了课程内容,创新了课堂模式,提升了育人实效。AI 技术为思政金课资源整合、课堂创新和评价改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运河文化浸润下的思政教育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促进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行为践行。未来需继续深化 AI 与课程内容的协同创新,强化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优化评价体系,为小学思政金课高质量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探索更多有效路径。通过技术与文化的双向赋能,助力小学思政课程不断焕发时代活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娜. AI 赋能下小学思政课程本土文化融入路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 38(8):117-122.
[2] 刘晓玲. 区域文化资源与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10):92-96.
[3] 陈俊.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的小学思政金课创新实践[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 39(6):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