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垃圾分类科普项目的政策支持与实施策略研究
李佳璇 黎家宇 张丹
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一、引言
乡村振兴中,楚雄乡村环境治理成果佳,但垃圾问题突出。垃圾分类至关重要,却面临居民意识淡薄、教育单一困境。开展科普项目刻不容缓,能提升居民环保意识。本研究围绕楚雄乡村,借政策分析、案例研究与专家访谈,梳理现状、剖析挑战,提出垃圾分类科普项目策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二、垃圾分类科普项目的政策支持(一)国家与地方垃圾分类政策解读
近年,我国出台系列垃圾分类政策,明确总体目标、实施路径与责任分工,强调全民参与和系统治理。楚雄响应国家政策,制定《楚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主体责任与要求,推动城乡垃圾分类。但乡村执行时,在科普宣传和资源分配方面挑战重重。
(二)楚雄市垃圾分类政策现状与不足
楚雄垃圾分类政策有进展,乡村落实却不足。乡村居民认知度低,偏远地区宣传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资金与技术。且政策执行缺系统性和连贯性,致乡村垃圾分类推进缓慢。
(三)政策支持的必要性与方向
垃圾分类科普项目实施离不开政策支持,其能提供资金资源,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未来,楚雄应完善政策,向乡村倾斜资源,建立长效科普机制。同时,注重与乡村振兴、环保政策协同,助力垃圾分类在乡村全面落地。
三、楚雄市垃圾分类科普项目的现状与挑战(一)科普项目的现状分析
目前,楚雄市在乡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科普项目,主要包括宣传手册发放、社区讲座、学校教育活动等。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但整体覆盖范围有限,多集中在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偏远地区的科普工作仍较为薄弱。此外,科普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乡村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导致居民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应用。
(二)面临的挑战
楚雄市乡村垃圾分类科普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乡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环保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其次,科普资源不足,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匮乏,限制了科普项目的深度和广度。此外,科普项目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多为短期活动,难以形成持续的教育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垃圾分类科普项目的实施效果和乡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
四、实施策略研究(一)科普内容优化
垃圾分类科普要贴合乡村实际,兼具实用与针对性。既要普及分类标准、方法及各类垃圾处理方式,也要结合乡村生活,讲解秸秆还田、堆肥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融入农业生产。此外,强化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宣传,提升居民法律及环保意识。
(二)科普形式创新
采用多种手段提升教育效果。借助宣传栏、海报、广播、短视频广泛宣传,提升居民认知;组织实践教学,如建立示范点、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志愿服务,让居民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线上课程、手机应用,提升教育覆盖面与便捷性。
(三)多方主体协同
垃圾分类科普需多方参与。政府发挥主导,制定政策、统筹工作;学校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课程,培养学生意识与习惯;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开展多样宣传,提高居民参与度;企业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共同推进科普项目。
五、结论(一)研究总结
本研究系统剖析楚雄市乡村垃圾分类科普项目,明确政策现状与不足,总结项目现状及挑战,提出优化科普内容、创新形式、强化多方协同的实施策略,这是推动乡村垃圾分类科普项目的关键。
(二)对楚雄市及类似地区的启示与建议
建议楚雄市完善垃圾分类政策,加大乡村资源投入,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乡村生活优化科普内容,创新形式以提升居民参与度。强化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企业协同,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基于政策文本与案例,因缺实地调研及数据支撑,深度和广度待拓展。未来可结合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完善实施策略,为乡村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更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姜程,蔡楚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困境与对策——以惠州市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5,(01):16-19.
[2] 李勇军,黄柏青.美学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机理、路径与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45(05):83-89.
[3] 涂祖业, 李金苹 . 北京市 美丽休闲 乡村空间格 局演变及其 影响因素[J]. 北京农 学院学报,2024,39(04):110-114.
[4]范远玲.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的政策与实践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4,(04):42-44.
[5]李玲.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与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07):198-201.
基金项目:2024 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项目名称:图解美丽乡村的垃圾分类智慧(编号:SKPJ202463),审核人:黎建强(教授)。
第一作者:李佳璇(1988-),女,云南昆明人,讲师,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相关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