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鑫
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 264000
引言
船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是确保船舶安全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关键环节。然而,随着船舶建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焊接工艺的日益复杂,现有无损检测技术在精度、效率、设备老化、人员操作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船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船舶焊接质量的检测水平,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船舶制造业的竞争力。
1. 船舶焊接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无损检测(NDT)技术是指在不损伤材料或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物理或化学原理检测其内部缺陷、性能和结构完整性的方法,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射线检测通过利用高能射线穿透材料并根据透射图像分析缺陷位置与形态,广泛应用于大型焊接结构的内部缺陷检测;超声检测利用高频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适用于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进行厚度、裂纹及气孔等缺陷的精确定位;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够快速发现焊接表面的裂纹和剥离现象;渗透检测适用于对细微表面裂纹或孔隙的检测,能够提供高灵敏度的表面缺陷检测;涡流检测则通过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材料缺陷的相互作用,广泛应用于非铁磁材料的裂纹和腐蚀监测,不同的检测技术根据材料类型、焊接部位和缺陷性质的不同,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优势。
2. 船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难题
由于船舶焊接结构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和复杂的几何形状,常规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检测精度。例如,在焊缝的深层次或复杂接头区域,传统技术可能无法充分探测到细小的裂纹或微小的气孔。此外,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影响区(HAZ)往往导致材料性能不均匀,使得无损检测技术在某些焊接部位的灵敏度降低,尤其是在高温或恶劣环境下进行检测时,检测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往往受到影响,进一步降低了检测的可靠性。
2.2 人员和设备问题
无损检测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设备、解读数据并判断缺陷的性质。然而,由于行业内相关人员培训不足,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一些焊接接头的缺陷未能及时发现或误判。例如,某些较为隐蔽的缺陷,如微裂纹和内应力引起的微小变形,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才能准确识别。另一方面,老旧设备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较差,尤其在焊接接头的细微缺陷检测中,常常导致漏检或误检现象,
重影响焊接质量的评估与控制。
2.3 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船舶制造企业在焊接质量无损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国际上虽然有诸如 ISO、ASME 等一些统一的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船厂和检测机构根据自身的生产和检测需要制定各自的标准或操作规范,这种标准的差异使得同一焊接接头在不同的船厂或检测机构之间的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此外,国内外在船舶焊接无损检测的评定标准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检测方法、检测项目以及缺陷评定标准等方面,使得船舶产品在不同市场之间的质量认证存在障碍。
2.4 经济与时间成本
在大型船舶的建造过程中,焊接接头的数量庞大且分布复杂,每个焊缝的无损检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随着船舶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船体结构的日益复杂化,焊接质量的无损检测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投入的成本也逐年攀升。此外,由于船舶建造周期较长,焊接接头的检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些时间和资源的投入不仅影响船舶建造的整体进度,还可能导致船厂的生产效率下降,增加整体生产成本。
3.解决船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问题的对策
3.1 提升无损检测技术的精度与效率
加大对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如采用高分辨率的超声波检测技术、全景成像技术以及激光扫描技术等,提高检测的精度与灵敏度。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升缺陷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对焊接接头的实时监控和精准分析。此外,集成多种检测手段,如将超声波、射线检测与视觉检测相结合,全面提升对焊接质量的评估能力,尤其是在复杂和难以检测的部位进行无缝监控。
3.2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船舶制造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系统的培训和认证,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相关行业协会和标准化组织合作,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技术人员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工艺和新型检测技术的掌握,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与评估,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3 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无损检测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尤其是在焊接质量评价、检测方法和缺陷评定等方面,推动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对接与融合,确保在不同船厂或检测机构之间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此外,行业内的企业应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中,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确保标准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同时,船舶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结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制定适用于船舶制造的企业标准,以保证在实际生产中的焊接质量控制具有高效性和一致性。
3.4 优化经济与时间成本管理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此外,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检测流程,使得检测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减少生产中的时间浪费。另一方面,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减少重复检测和不必要的检测环节,降低材料浪费和设备投入。
总 结
船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在保障船舶安全与性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通过提升技术精度与效率、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及优化经济与时间成本管理,全面提高船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的可靠性、效率和成本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丁晓.无损检测在船舶工业中的实施探讨[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0,28(07):31-32.
[2] 徐倩倩.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船舶建造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船检,2017,(0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