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 启心智,“画” 润人生
阮晓婕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香堤澜湾幼儿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作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每个儿童的想象力不仅在他的日常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能在儿童未来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社会需要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为适应未来生活,培养具有良好创新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的一代新人,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发展儿童眼中独特的美,是离不开儿童园美育活动的支持。
儿童园美育是触发儿童原发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是儿童还原生活经验、表达对美的感知、寄托情感与愿望以及抒发想象的过程。
一、基于儿童本位,立美育课程观
(一)追随儿童经验,丰富儿童审美感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实施美育时,依据“生活教育”相关理论和著作中寻求理论依据,以追随儿童经验为原则,回归自然、以生活为课程资源,把儿童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季节变化、自然物的生长、昆虫、动物、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学习的载体,引幼儿在与这些资源的互动探索中,观自己喜欢的景,察自己感兴趣的物,赏自己发现的美,丰富审美感知。
(二)以《指南》为依据,引导儿童创造美
《指南》就是一位老师,它让我们了解教师应该有一双“慧眼”,应该善于捕捉儿童们感兴趣的事物,从这些事物上引发、生成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气氛让幼儿能自由地想象、创造,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幼儿能开阔眼界,获得丰富的刺激,创设幼儿能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行动,幼儿表现美的核心是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幼儿的这种想象和创造需要积累多种经验,需要自由的学习环境,需要通过绘画、唱歌、舞蹈、语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一定的能力和技能才能实现。
二、以儿童为主,生发美育课程价值
(一)淘丰富材料,创设儿童艺术活动中心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3-6 岁儿童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学习的,他们学习的内容不是通过文字和符号呈现的。儿童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引导幼儿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收集多样化的材料,不断探索适宜的活动和实践,是美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环保小卫士”和“淘宝屋”是我们幼儿园的资源回收小站,儿童们会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宝贝”带来,再由小卫士们分类安放到不同的收集框里,当幼儿在进行活动的时候,都会先来淘宝屋进行淘宝,再去组合、创作出他们喜欢的“艺术品”。再装扮到他们觉得合适的地方,材料源于儿童自主收集、作品来之儿童创作,最后就成立了自由、自主、宽松、愉悦的儿童艺术活动中心。
(三)观儿童与材料的互动、听儿童的创作的声音,多途径深发美育课程
精心观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不是目的,而是了解儿童的手段。也是幼儿教师理解儿童、理解教育及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儿童对材料的兴趣和需要,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支持并引导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倾听儿童在创造时的思路,与同伴的对话,对美的感受,对儿童的美育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更深入地理解儿童对美育活动的兴趣和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可能、如何创设新的途径支持儿童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获得新的经验。
三、多元评价,丰富儿童美育创造力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评价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不同的实践主体对美育发展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和评价标准,幼儿美育发展可视化评价应该从教师、幼儿和家长三种不同的视角来开展,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和客观地展示幼儿对美育活动的需求及美育活动参与水平。
(一)依托《评估指南》,提升美育活动有效性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幼关系是平等、友好、相互学习、互相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美育活动中教师科学的评价能够与后期的教育更好的结合,而精准的评价能帮助开发适宜儿童的课程,提供有支持的环境、材料、活动。科学精准的评价,能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去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理解儿童、懂得儿童、按照儿童的学习速度和能力进行实践。《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不仅仅是评估的指标,同时也引领着我们幼儿老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幼儿美育活动中教师的激励式评价和正面评价,能够给与幼儿正面积极的回应,让他们收获自信,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同伴快乐分享,丰富儿童美育新经验
幼儿园课程是为儿童的发展服务的,从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角度做考量。幼儿园活动评价要赋予儿童参与评价的权利“分享”是儿童在美育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在分享时间我们鼓励儿童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对作品进行自我欣赏和互相评价交流中,表达对自己作品的感受、理解,并大胆用语言反馈给同伴,逐渐学会自我肯定,欣赏他人,为下一次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经验,完善与发展自身的审美意识。
(二)家园评价,统一美育理念
为幼儿作品提供展示自己美育成果的空间,如:幼儿园门厅、宽敞的走廊,班级艺术角,或是专门的画展,展示幼儿的各类作品,邀请家长来参观评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还能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活动,更有说服力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美育理念也可以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发展,还能看到其他孩子的发展,在集体活动中发现自己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幼儿园建立专项互助,共育美育发展。每个儿童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要做好一个园丁,用心养护好这颗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 陆晓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1)
[2]儿童学习发展指南[J]
[3]虞永平;《幼儿教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