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优化与思维培养研究
黄忠如
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山柑小学 524200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内化的关键环节。然而,当下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目标模糊、难度失衡、覆盖面窄等问题,严重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语文素养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以及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存问题与归因
(一)典型问题剖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提问随意、质量不高的现象。部分教师提问缺乏明确目标,问题过于琐碎,如频繁询问“是不是”“对不对”,学生机械应答,思维未得到有效锻炼;或是问题难度不当,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要么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导致课堂冷场。此外,提问对象分布不均,常集中于少数积极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多数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沦为“少数人的舞台”,无法实现全员发展。
(二)原因探究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角度看,部分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未能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难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学理念陈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未关注全体学生的需求。从学生层面,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因基础薄弱或性格内向,面对问题缺乏自信。同时,传统教学评价侧重考试成绩,忽视课堂提问效果,导致教师对提问环节重视不足,缺乏改进动力。
二、课堂提问策略优化与思维培养路径
(一)分层递进式提问设计
针对不同思维水平学生,设计由浅入深问题。基础层,问“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有哪些,故事发生背景是啥”,帮学生梳理课文基本要素,夯实知识基础。进阶层,引导思考“从哪些语句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怎么预判到天气、曹操的反应”,促使学生分析文本细节,理解人物智慧。拓展层,抛出“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周瑜的计划会怎样发展,这场战役走向又会如何”,让学生基于文本进行推理、想象,提升高阶思维。
(二)动态化提问策略实施
教学中关注学生课堂反应,灵活调整提问。若学生对石猴生活环境感兴趣,就顺势问“作者描写花果山的景色,对塑造石猴形象、体现其性格有啥作用”,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关联,深化理解。当学生讨论石猴称王情节热烈时,追问“石猴能顺利称王,除自身特点,群猴的表现对推动情节、突出主题有啥意义”,引导从多角色、多维度剖析文本,让提问随课堂动态生成,激发思维活力[1]。
(三)深度思维引导策略
借助课文培养深度思维,如《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聚焦人物描写方法。问“作者用了哪些动作、外貌、细节描写,怎样让人物跃然纸上,这些描写反映人物什么性格”,引导学生挖掘描写背后的人物特质。还可拓展,让学生比较不同课文人物描写差异,思考“为啥对小嘎子、祥子、严监生用这些独特写法,和人物身份、时代有啥关系”,促使学生关联背景,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2]。
三、优化策略的实践应用与成效
(一)实践案例呈现
在《草房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阶梯式提问策略”,从基础理解到深度思辨层层递进。首先,以“桑桑在油麻地经历了哪些重要事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接着提出“桑桑的成长体现在哪些细节中?”推动学生关注人物心理变化;最后抛出“如果你是桑桑,会如何面对成长中的挫折?”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创造性思考。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在观点碰撞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此外,在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化提问”,创设“如果你站在庐山瀑布前,会有怎样的感受?”的想象场景,让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有效提升了形象思维能力。
(二)效果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实验班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方面显著提升。课堂观察数据显示,学生主动发言率从 35% 提升至 68% ,复杂问题的有效回答比例增长 40%∘0 。在期末测试中,实验班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开放性题目得分率比对照班高出 15% 。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开始展现出主动提问的意识,能围绕文本提出“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这个词语能否替换”等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体现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转变,印证了优化提问策略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结语: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存问题的深入剖析与归因,针对性提出的优化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分层递进、动态生成、深度引导的提问策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参与度与思维能力。学生从被动应答转向主动思考,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碰撞的场所。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推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涛. 教学过程中情境引导下的动态化提问实施[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23(8), 67-71.
[2]黄小莉.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探究对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影响[J].语文学习与评价, 2022(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