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农村瓷区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廖汉森

大埔县桃源镇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24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又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产区,瓷区群众的思想方式比较单一,不是很注重子女的教育,而是关注于经济利益的创造。我们关注到这个问题,一直坚持尝试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帮助更多的孩子参加高效的学习活动,自立自主自强成长起来。下面结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家庭教育指导案例(1)

嘉嘉是班级里个子最矮小的男生,有个念初中的姐姐,父母亲在街道上开了个小店维持生活。他思维灵活,学习上追求速度,未免经常出现囫囵吞枣、疏忽大意的情况,不喜欢运动,性格比较软弱,课堂上要求他写字必须工整、作业要细心,如果不小心大声了,他都会在座位上一直小声哭个不停。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把老师的教学用书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然后告诉老师,给出提示让老师找到。

这是个成长在溺爱型家庭中的孩子,我们向家长分析了过度保护过度宠爱的不利后果,建议家长从孩子期待得到更多关注入手,做到:1,及时发现孩子做过的事情,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孩子要具体化;2,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鼓励孩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劳作中收获快乐;3,训练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主动寻求家人的帮助;4,与孩子一起学习管理个人的情绪,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出现时有没有负面的影响,提高自我控制力,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

二、家庭教育指导案例(2)

五年级女生婷婷,性格温柔,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在外务工,是祖父母自小抚养长大的。在学习上,她的自觉性不足,经常需要老师提醒,有时成绩达到 80 分以上,就开心得叽叽喳喳雀跃不已。她总问:“老师你几时来家访?你来我家一定要表扬我啊,一定要在爷爷奶奶面前说我好话……”

这是一个典型的隔代抚养家庭,在入户访谈过程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爷爷奶奶对婷婷的宠溺和婷婷对祖父母的依赖,基于此,我们给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1,疼爱孩子不等同于让孩子做“甩手掌柜”,孩子的衣食住行具体事务要让孩子动手参与,逐步要引导孩子参加家庭日常生活事项的劳作;2,多鼓励孩子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失败或者挫折,引导她正确认识到做事情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都是能够成功的,要有勇气接受个人能力的不足,并尝试从不同的方向去完成;3,多一些耐心和孩子聊天,聊一些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让孩子能够敞开心扉和家长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陪伴她慢慢成长。

三、家庭教育指导案例(3)

兴兴戴着方框眼镜,一双小眼睛闪着精明的亮光,在班级里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研究数学题目时,一有思路了就打断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我知道怎么做了……”然后自顾自埋头做题,有时中途卡壳又红着脸请教。他常常跟老师说:“我六年级了就要去考**中学(县重点中学),我一定能够考上,我妈妈也说我能够考上的。”

他的爸爸在外地,妈妈在家带他兄妹二人,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比较注重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一有测试就着急了解孩子考了多少分。我们在交流中,同家长一起探讨,考虑教育问题要着眼孩子的全面发展出发,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做到:1,学习上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做好积累,读书没有取得优秀成绩的捷径;2,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的基本保障;3,多表扬孩子努力的态度、向上的追求,不要过于关注分数,而是要从分数中查缺补漏提高自己;4,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中总会有挫折出现,提升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

四、关于农村瓷区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思考

1, 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部分家长将教育责任完全寄托于学校,错误地认为 "只要孩子进了学校,教育问题就万事大吉"。在日常沟通中,有家长直言:"我工作太忙,哪有时间管孩子?"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家庭教育长期缺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重要的情感滋养和人格塑造环节。事实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新时代教师应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系统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 "家庭是教育主战场" 的理念,帮助其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性格养成的深远影响,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

2,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领域仍然根深蒂固。在对 100 个家庭的深度访谈中,超过 70% 的家长将 "考上重点大学" 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目标,每天只关心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分数,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社会交往等方面却鲜有关注。有位家长甚至坦言:"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 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导致孩子出现 "高分低德"" 高分低能 " 等畸形发展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通过展示教育成功案例、分享科学教育理念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引导他们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和创新能力培养,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

3,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正在侵蚀孩子的自主发展能力。在调查中发现,控制型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进行全方位管控,从作息时间到兴趣爱好都严格规划;宠爱型家庭则对孩子过度溺爱,物质需求有求必应,家务劳动从不让孩子沾手。这种 "包办式" 教育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甚至出现 "生活白痴" 现象。某重点中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高中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边界,鼓励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生活技能,培养独立人格。同时,引导家长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左传·隐公三年》中《石碏谏宠州吁》说道:“爱子,教之以义方”才能够“弗纳于邪。”又有《资治通鉴·晋纪十八》写道:“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农村虽然存在落后的因素、瓷区毕竟崇德尚学,只要更多的家长行动起来,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科学地开展教育活动,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结束语

在农村瓷区这片土地上,尽管存在着诸如教育意识淡薄、观念功利化、教育方式不当等困境,但只要我们持续发力,家校携手,引导家长正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科学之法培育子女,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将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光芒。这些孩子,未来定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充满希望的明天,让农村瓷区的未来因为他们的成长而熠熠生辉 。

参考文献:

[1]徐靖颖.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3.

[2]蒋利民.以家庭教育指导室为载体,提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效[J].上海教育,2014,(31):79-80.

[3]陈帅.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生活指导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4]彭小婷.农村小学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