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刘维
贵州省普安县盘水街道白石小学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了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如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传统的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而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能够更好地整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一)促进知识的整体认知
传统单元教学中,单元多为分界线,实际教学以课时为单位,知识点较为孤立。而大单元教学将单元作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知识框架内理解数学概念,建立全面的数学认知。例如在学习分数知识时,大单元教学不仅教授基本计算方法,还结合实际应用情境,让学生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
(二)培养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前的传统教学往往忽视或割裂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大单元模式可利用综合性主题活动,将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日常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强对数字和数量关系的敏锐感知。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大单元教学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突出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可将教材单元或不同单元课程提取组成“大单元”,把各知识点视为有机整体。在教授“分数”主题知识时,教师不仅要教计算方法,还应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框架,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原则
《新课标》倡导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数学问题。在开放式问题或项目式任务中,学生经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到得出结论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三)差异化原则
由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大单元教学需教师灵活调整策略。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拓展思维深度;对于需要更多支持的学生,给予额外指导或降低任务难度。
四、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实践活动设计,培养数感与量感
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部分内容为例,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00 以内数的认识”等整合为大单元。通过“欢乐购物街”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量和测量的直观感知。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用 50 元购买物品并记录剩余金额,练习加减法,认识人民币面值和数字大小关系;第二阶段,引入退位减法,锻炼学生相关计算能力和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识;第三阶段,进行团队协作,小组用 200 元虚拟经费策划购买方案,促进学生对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
(二)符号运用训练,提升符号意识与运算能力
把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认识时间”“表内乘法(一)”和“表内乘法(二)”整合为大单元。设计测量校园对象活动,引入“长度单位”,让学生用“m”“cm”等符号记录测量结果,强化对符号的认识;在“认识时间”部分,模拟一天活动安排,要求学生用 24 小时制填写时间表,提高对时间的敏感度和运用数字符号记录信息的能力;在“表内乘法”部分,组织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用表内乘法计算植物生长总量,提高对乘法符号和表内乘法的熟悉程度。
(三)采取项目式教学,增强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
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和“观察物体(二)”整合为大单元。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调查班级同学步行上学时间,计算平均数并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几何直观意识;在“观察物体(
教学中,利用积木等材料让学生根据平面图纸搭建立体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二维视图,标注尺寸,培养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四)逻辑推理训练,培养推理意识与数据意识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为例,将其作为“学习事件”或“微课程”教学。通过“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运用已知信息进行合理假设和推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鸡和兔的基本条件,组织分组活动,让学生用纸片或玩具模型模拟组合情况,记录不同组合的头数与脚数,推理总结规律,培养推理意识和数据意识。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模型意识与应用创新意识
把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简易方程”和“多边形的面积”组成大单元。依托规划社区公园等综合性项目开展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不规则地块平面图,要求计算各区域面积。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知识,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建立方程求解未知边长或高。为激发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新模型,考虑空间利用率、美观程度和成本收益等因素,改进公园布局。
五、结论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实践活动设计、符号运用训练、项目式教学、逻辑推理训练以及开放性问题的综合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大单元教学模式,结合教育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教学工具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单元教学中获得成长和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模式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 夏燕妮.读写算,2024(36)[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 庄良利.考试周刊,2024(44)[3]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探析[J]. 黄丽娟.考试周刊,20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