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作者

王泽清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58

摘要: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沉浸式的情境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个人差异,用生活素材或者故事素材来创设生活情境和故事情境等导入型情境,也可以创设表演情境或游戏情境等导入型情境,也可以创设项目式学习情境或单元情境等任务情境,充分发挥情境化教学的功能,使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初中美术;应用路径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教育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方向转变。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优势。通过构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情境化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在艺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

1情境化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构建具体、生动的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强调知识的传递,更注重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体验、感悟与创造。

在情境化教学的定义中,情境是连接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它可以是真实的场景再现,也可以是虚拟的情景模拟。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美术学习环境,如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民俗风情等,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美的存在,激发创作灵感。

情境化教学的特点之一在于其高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设计结合生活情境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例如,在一次以“家乡的记忆”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家乡的老街、老屋,收集素材,感受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创作内容,还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制定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路径

2.1创设美术学习环境

在情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中,构建情境是创设美术学习环境的关键一步。美术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摇篮。为了构建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的美术学习环境,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例如,在一次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的美术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如壮丽的山川、宁静的湖泊、绚烂的花海等,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些美景之中,感受自然的气息,捕捉瞬间的灵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被充分激发,他们纷纷拿起画笔,将心中的美景描绘在纸上。

2.2结合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活动

在情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中,结合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策略旨在将美术课堂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美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一次以“家乡风光”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及民俗风情,随后将这些元素融入绘画创作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还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借鉴“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设计一系列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的美术项目。比如,结合环保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美术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如塑料瓶、旧报纸等,创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品。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团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单一的作品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美术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2.3依托本土文化,开展主题情境教学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依托本土文化开展主题情境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且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现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作为教学情境的主题。

例如,在一次以“春节”为主题的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春节期间的年画、剪纸、对联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起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随后,学生被要求以小组形式创作一幅以春节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可以是年画、剪纸或立体装饰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本土文化的魅力,还促使他们在创作中融入个人理解和创新元素。

从教学效果来看,依托本土文化开展主题情境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参与此类教学活动的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作品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学生在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方面也表现出更强的意识。

2.4利用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情境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利用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美术课堂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与共鸣。通过构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一次以“家乡的记忆”为主题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描绘自己家乡的特色建筑、风土人情。通过播放家乡的老照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学生们被深深触动,许多学生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记忆,感受到了家乡独有的温暖与美好。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让学生们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参与度。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关注学生在情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在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中,教师首先通过播放地球环境恶化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随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环保的理解和行动,鼓励他们将这份情感转化为创作动力。结果,学生们不仅创作出了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作品,还在课后自发组织起环保宣传活动,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情境化教学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种元素,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意愿,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使课堂顺利推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认真研究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有效应用情境化教学法,如何围绕课程内容,构建能满足学生兴趣喜好,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优质情境,将情境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打造完整、自然、流畅的初中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玲.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科幻画报,2020,(06):280.

[2]王天佑.关于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具体运用[J].智力,2020,(13):163-164.

[3]沈毅勇.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