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水源利用难题与对策
朱远昌
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三明支队三明大队 365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中水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文章分析了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及植被茂密等特点对水源利用的影响,随后揭示了水源寻找困难、季节性干旱加剧供水矛盾及水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等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源勘探与监测、构建“阻-蓄-引”三位一体工程布防、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等优化对策。本文旨在为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火灾扑救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水源利用;水源勘探
引言
东南丘陵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森林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该地区森林火灾频发,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水源的利用是关键环节之一。但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因素,水源的寻找、存储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深入研究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中水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对于提高火灾扑救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水源利用特点
(一)地形复杂,水源分布不均
东南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这一地理特征直接导致了水源分布的极度不均。在该区域内,水源往往隐匿于深山幽谷之中,或是散布于狭窄的山谷溪流,寻找和利用这些水源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此外,复杂的地形条件也增加了水源勘探的难度,使得在火灾发生时难以及时准确地找到可利用的水源。
(二)气候多变,火灾季节性明显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多变,四季分明,这种气候特点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具有显著影响。尤其在每年东南丘陵地区森林防火期间(10月至次年4月份),气候干燥少雨,空气湿度低,植被含水量减少,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同时,由于气候的多变性,火灾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此外,火灾的季节性明显,使得水源的储备和利用需要针对特定季节进行特别规划和准备,进一步增加了扑救工作的复杂性。
(三)植被茂密,火势蔓延迅速
东南丘陵地区植被种类繁多,生长茂密,林下可燃物堆积逐年增厚,这为森林火灾的迅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火灾发生时,茂密的植被不仅加速了火势的扩散速度,还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植被的密集分布使得火源难以被迅速隔离和控制,同时,火势在植被中的蔓延也极易引发新的火点,形成多点燃烧的复杂局面。
二、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水源利用
(一)水源寻找困难,利用效率低
在东南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水源分布极不均匀,使得在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水源的寻找成为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即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定位到水源位置,但由于水源往往隐匿于深山幽谷之中,或是分散于狭窄的山谷溪流,其开发利用的难度也极大。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水源勘探和监测手段,使得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水源的利用效率普遍较低,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进一步加剧了火灾扑救的困难。
(二)季节性干旱加剧供水矛盾
在东南丘陵地区,由于旱季(如秋冬)水源蒸发快,自然水体干涸,使得水源的供给成为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同时传统消防水车和65口径管带难以适应陡坡、密林等复杂地形,输水过程中水压损失大,难以覆盖火场核心区域。这导致在火灾扑救过程中,为了将水源从远离火场的区域输送到火灾现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受干旱影响,部分自然水源含泥沙或污染物,可能堵塞消防设备,一些小型蓄水池容量有限,难以支撑长时间灭火供水作业。
(三)水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东南丘陵地区,由于水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使得在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监测和预警机制,使得在火灾发生时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完善,使得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不足。
三、优化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水源利用的对策
(一)加强水源勘探与监测
应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实时监控火情与水源分布,结合云平台动态调配资源。安装红外预警设备与气象监测站,预测火险等级并提前部署水源储备。同时,应建立水源动态监测机制,对区域内水源进行全面勘探,建立详尽的水源数据库,实时监测水源的储量、水质及变化趋势,为火灾扑救提供准确、及时的水源信息。此外,还应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和过度开发,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构建“阻-蓄-引”三位一体工程布防水源网络
针对水源供给难度大、成本高昂的问题,应着力提升工程布防能力,降低成本。一方面,应在火险高发区种植耐火树种(如木荷、油茶),形成天然阻燃屏障,减缓火势蔓延速度,为水源调度争取时间。同时结合隔离带布局修建防火道路,确保消防车辆通行与水源运输路径畅通。另一方面,应在重点林区道路节点、山脊线附近建设固定蓄水池(容积10-30吨),结合地形选择装配式结构提升蓄水效率。推广使用移动蓄水池,通过雨季引水、旱季运水实现动态补水。此外,还应利用丘陵地形修建排水渠,将雨季降水导向低洼蓄水池或人工湿地,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并且在林区低洼处设置渗透井,通过自然过滤提升水质,减少泥沙对消防设备的损害。
(三)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
应明确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在水资源调配和利用上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和利用方案,根据火灾扑救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不足。应建立水资源管理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结
本文通过对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中水源利用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在水源勘探、季节性干旱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旨在提高水源利用效率,降低水源供给成本,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东南丘陵地区森林火灾扑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类似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火灾扑救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探索低山丘陵地区森林火灾预防新模式[J].华东科技(综合), 2020, 000(011):P.1-1.
[2] 唐尧,王立娟,邓琮,等.高分遥感技术助力森林火灾应急扑救及隐患预判—以冕宁"4·20"森林火灾为例[J].遥感学报, 2021, 25(9):12.
[3] 李胜宽.森林火灾灭火救援指挥图的应用[J].今日消防, 2023, 8(10):10-12.
[4] 周国雄,李彤,陈爱斌,等.森林灭火水源选址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 2020, 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