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
冯花
山东省新泰市平阳小学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科,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关注对象。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除教学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外,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连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且作出调整的难题,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自然的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并且在保证既定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学习负担。这需要教师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引入学科知识,以此来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
一、渗透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和精确度很高的学科,一字之差都有可能导致最后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对此,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语文元素,通过阅读以及讨论有效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
首先,老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语文学习当中,你们会怎样理解一篇课文呢?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并不高,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学生会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后作出回答;然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让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以及其中隐含的条件来解决问题,并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让学生做到读题时不要太快,避免出现丢字、读错字等情况;最后,教师可以结合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比例尺为1:20 的沙盘上,60000 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实际面积为 _____ 平方米?”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会直接用 60000÷20 得出错误答案,对此,教师要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注意面积比例尺的计算问题,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错误。
二、渗透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数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学习观念、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帮助学生更准确的认识科学,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来优化数学教学活动。
以教学“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科学教材中“植物的生长”这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作为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听科学老师说,同学们之前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并且现在教室内还有当时实验结束后一直养到现在的绿植呢,但是也有的小组没有让种子健康发芽和成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教师要留给学生5 分钟左右的讨论、思考时间,并结合他们的回答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从气温等因素的角度分析数据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 6 人小组,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比如绘制表格、搜集数据、绘制统计图并总结其特点等等;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调查报告(主要是统计图完成情况)进行纠错和针对性讲解,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能够读懂设计图并且能够结合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比如根据气温变化调整为种子、小苗浇水的量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生活化数学思维。
三、渗透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不少家长看来,数学和美术之间毫无关系,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美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这种想法已经落后或者说是错误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美术等学科对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元素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欣赏生活中的美。
以教学“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实践探索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回家路上和回家后看到的对称图案用手机拍摄下来或者用笔画出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每个图案的对称轴。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融入生活学习数学,也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绘画能力,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自然与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尤其是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但是,这也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充分的教学资源支持,因此,对于目前教学参考案例比较少等问题,教育部门要支持跨学科融合教育资源的开发,而作为数学教师,则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将数学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并结合多元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索互动当中,以此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庆亮 , 任亚南 , 闵梦媛 .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 [J].小学教学参考 ,2024(8):93-95.
[2] 王玉滨 .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 [J]. 考试周刊 , 202444):75-78.
[3] 朱致洁 .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究 [J]. 数学之友 ,2024 (2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