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旬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作者

武香莉 操和刚 田可儿 张修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

概述旬阳红色文化资源特色与乡村振兴需求,阐述创意开发模式、成效及意义,总结经验与展望未来方向,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旬阳作为中国的革命老区之一,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传承,综合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充分发展,创新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旬阳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的脱贫攻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成为旬阳市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旬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将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持续开展对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

旬阳;红色文化;创意开发;乡村振兴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旬阳市地处鄂陕交界的秦巴山区,是首批划定的 “革命老区” 县,拥有全国独一无二以 “红军” 命名的红军镇。这里的红色精神及文化资源,既是旬阳市的瑰宝,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关键构成。旬阳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当前开发利用程度不足且乡村振兴任务又十分紧迫。深入挖掘旬阳红色文化,不仅能助力乡村振兴,还能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当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1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国内研究资料发现,在农业发展上,旬阳乡村实施“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在乡村旅游上,旬阳积极推进康养旅游、高山洋芋和包菜等产业链的建立。在产业发展上,推动产业联兴和项目联动发展。以上成果由于未得到明显的宣传,其知名度较低,经济收益和受众范围较为局限,因此有待进一步开拓。

1.2 .2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的响应,紧跟现代时尚潮流元素,为产业园开拓新的销售思路,当地加强了深加工领域的开发,并开拓了一定的国外市场,但由于目前销售市场存在局限性且其知名度较低,为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发展,持续衍生当地产业的发展,并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新的道路,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因此本研究将深入探讨旬阳特色模式。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为深入探究旬阳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法:在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前,我们针对旬阳红色文化与当地乡村振兴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通过广泛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细致的统计整理与深入分析,从大量资料中探寻二者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

实地调研法:通过市场调研、实地考察以及询问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旬阳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现状以及红色文化传播现状,获取最真实的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2 旬阳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旬阳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1935年,徐海东、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转战至旬阳,在此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这一光辉历程为旬阳留下了众多红色遗迹,包括红军纪念馆、“红军老祖”墓、红军镇,以及 “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一心寨活动遗址”“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土质沟战斗遗址”“佛洞后垭子红二十五军轶名烈士墓”等。其中旬阳市红军纪念馆是陕南首屈一指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还荣获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等称号。

在红色文化作品方面,不仅有大型原创红色廉政民歌剧《红军老祖的故事》,还传承戏曲文化,如戏曲《红军老祖的故事》巡回演出,舞蹈《党旗颂》《八月桂花遍地开》《当兵就要当红军》 ,音乐快板《红色传承谱华章》,唢呐独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独唱《映山红》等。这些作品讲述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旬阳的红色事迹与英雄故事,彰显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成为旬阳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乡村振兴战略与旬阳旅游文化资源的关联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的是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城镇第三产业。旬阳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底蕴深厚,但因地理和历史原因导致发展滞后和城乡失衡。为此,旬阳可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以红色旅游产业为发力点,带动经济增长,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经济腾飞的双赢。红色文化是激发旬阳革命老区焕发生机的重要动力,也是推进旬阳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灵魂。[1]红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红色文化产业的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成为旬阳市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

4 旬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的实践探索

4.1红色文化旅游剧本杀开发模式

4.1.1红色剧本杀的概念与特色

红色剧本杀是基于剧本杀游戏框架,融合中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而衍生的游戏类型。它常以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为题材,围绕家国情怀主题,借沉浸式体验,让青年群体在娱乐中学习红色历史知识,接受红色主题教育。这种创新形式将难懂的历史文字融入大众喜爱的娱乐项目,传播和弘扬了红色文化,使青年人能更好地融入创设情境。

4.1.2红色剧本杀《血色机密》实例及作用

以笔者创意的红色剧本杀《血色机密》为例,其以1927年中国共产党游击队向陕南苏区秘密转移并在旬阳县潘家河附近安置伤员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旬阳县红军镇红色教育文化基地为中心构建框架,结合当地红军纪念馆、红军老祖墓、缩版 “长征路” 等红色旅游资源,塑造高中宽、尚班长等英雄人物及虚构人物,构筑关于机密情报的惊险故事,展现红军战士舍生忘死保护情报的爱国情怀与忠骨精神。这不仅提升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与精神塑造力,还对旬阳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拉动了旬阳县域经济发展。随着近几年自媒体中红色旅游信息量迅速增加,红色剧本杀也顺应了这一热度趋势。

4.2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旬阳市依托红色资源,不断挖掘、保护、传承、开发,推出了红色研学培训、民宿康养、红色演艺、生态观光等新业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红色旅游产业周边文创产品也随之兴起,成为大多数游客旅游过程中的重要纪念品之一。

红军形象卡通人偶:以红军的形象为基础,制作3D打印塑胶卡通人偶,棉花娃娃人偶,针织娃娃人偶,羊毛毡手工人偶等不同类型人物卡通形象人偶。

① 典型景区的风格书签:以红色旅游资源太极城,红军镇,红军纪念馆,红军老祖墓等典型景区制作带有红色文化气息的纸质,塑胶及金属书签。

② 红色文化人物吧唧徽章:以当时时期中的红军英雄高中宽,尚班长以及红色剧本杀中的经典角色为原型制作人物吧唧徽章。

4.3红色文化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价值来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广大革命老区的一道难题。[5]旬阳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农业产业基础,将红色文化与农业产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在关口镇,依托镇域特色和区位优势,以打造“印象天门,厚德关口”为轴心,深度挖掘乡村景观、古村落民居等文化资源;段家河镇则通过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旬阳市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农业产业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5 旬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与挑战

5.1 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指标体系

(1)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指标:包括红色文化遗址数量及保护完好率、红色文化故事收集整理数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等。

(2)创意开发指标:有红色文化主题旅游产品数量、红色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额、红色文化演艺活动场次等。

(3)乡村经济发展指标:涵盖红色旅游收入占乡村总收入比重、乡村因红色文化产业新增就业人数、红色文化相关产业销售额等。

评估指标体系

(1)数据收集方法:红色文化遗址数量、旅游收入等,从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等获取统计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

(2)评估方法选择: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专家打分等方式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反映整体成效。

(3)评估周期设定:短期关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初步开发等情况;中期重点评估创意开发对乡村经济社会的影响;长期全面考量红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乡村振兴的综合贡献。

5.2 创意开发对乡村振兴的成效分析

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推动了产业升级,让乡村产业形态得以丰富,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向红色旅游等多元化产业转变,创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文化传承,使红色文化故事、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场次增多,增进了社区和谐,提升了村民参与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比例,如红色旅游服务、红色文化演艺等方面。

5.3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资源层面: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与周边自然、文化资源整合存在困难。

(2)开发层面:开发形式较为传统,缺乏新颖、独特的创意,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群体,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需要大量资金但财力有限。

(3)市场层面:旬阳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品牌推广力度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产品更新和市场适应方面存在滞后性,难以精准满足市场需求。

(4)社区层面: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外来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可能产生冲突。

6 国内外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借鉴

6.1 国内成功案例分析

延安形成了优秀的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模式与宝贵经验。开辟了红色教育铸魂模式,延安将红色历史遗迹作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红色+绿色”双色融合等产业。

对旬阳红色文化发展的借鉴: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旬阳籍在外人才返乡,参与红色文化项目开发、运营和管理。深入挖掘红25军在旬阳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打造红色文化体验项目。以红军纪念馆为核心,联合周边的自然景观、古村落等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打造全域旅游格局。加强红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展陈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效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中的带头作用。

6.2 国外相关案例启示

法国以吉维尼小镇为例,将莫奈故居按生活原貌复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在阿维尼翁地区,政府奖励鼓励工艺品创业者改良与更新传统制作技艺。美国发展特色旅游以乡村遗产为核心,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将乡村遗产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国外优秀案例对旬阳的借鉴如下:

旬阳可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行重点打造。创新文化展示形式,开发与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主题餐饮、特色民宿等,丰富文化消费场景。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传统技艺的创新和发展,开发具有旬阳特色的手工艺品,打造统一的文化品牌形象。

7 进一步推动旬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及建议

7.1 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制定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专项规划,明确开发的目标、重点项目和实施步骤。设立专门的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对参与旬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设立旬阳红色文化创意开发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创意项目策划与实施等。

7.2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

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吸引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和专业人才。聘请顾问、客座专家,通过远程指导、短期驻点等形式,为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定期组织针对本地文化工作者、创业者的红色文化创意开发专业培训。建立红色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考察学习开展交流合作。

7.3 提升创意开发水平与品牌建设

梳理红色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深度挖掘背后的精神价值,为创意开发提供丰富素材,设立红色文化创意项目孵化平台,为创意团队和个人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支持。

确定独特的品牌定位,突出其在红色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利用红色文化故事、人物等元素,制作高质量的品牌宣传资料,利用社交媒体、旅游展会、文化活动等渠道,广泛宣传旬阳红色文化品牌,开发衍生产品和服务,红色文化主题的纪念品、特色餐饮、民宿等。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总结

概括了旬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成果、经验与问题。通过对旬阳红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部分红色遗址得到了有效修缮和保护,一批具有创意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相继推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然而,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创意开发水平有待提高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8.2 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旬阳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前景,提出持续研究方向。展望未来,旬阳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旬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未来应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升创意开发水平和品牌建设能力,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持续开展对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韩瑞娜,朱孟迪.红色文化游戏化传播创新路径探析——以红色剧本杀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4,(16):85-87.

[2]武红艳,郭艳萍.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山西红色经典景区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16):109-113.

[3]赵祖儿.红色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析——以旬阳市红军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0):164-166.

[4]宋玉萍,张雅娴,扬琴,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以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小岗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96-98.

[5]纪安玲.红色基因融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三维构建——以旬阳县红军镇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2):249-252.

基金项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3143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