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用课堂评价用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策略探究

作者

司艳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四中学 150400

引言:课堂评价用语是教师与学生互动重要媒介,承载着传递信息、激励学习、引导思考等多重功能。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与思维发展关键期,恰当运用课堂评价用语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激发、思维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形成。然而现实教学中,评价用语使用不当问题普遍存在,制约着教学质量提升。立足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评价用语应用现状及问题,探索科学有效评价用语技巧与体系构建,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希望能够通过优化课堂评价用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分析课堂评价用语现状,明确语文教学质量问题

教师习惯使用很好、不错、真棒等笼统表扬或不对、错了、重来等简单否定,评价缺乏具体指向性难以让学生明确优点或改进方向。部分教师评价用语过于形式化,沦为课堂程序性环节,流于表面未能触及学习实质问题。还有教师评价趋向结果导向,忽视过程评价,习惯对最终答案作出判断,忽略思维过程引导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评价标准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化考量未能关注学生差异性需求,无法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热情。情感维度缺失也是突出问题,评价过于强调知识技能,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下滑。评价互动单向性明显,教师唱独角戏现象普遍学生评价参与度不足,自主评价意识薄弱。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表现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氛围沉闷,师生互动不畅。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受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发展迟缓。评价反馈不及时导致学习误区无法及时纠正,形成错误认知固化,语文思维训练效果不佳,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培养缺乏有效引导。学习差异扩大,优生过度肯定学困生长期处于否定环境,两极分化现象加剧,评价标准模糊不清,学生无法建立准确自我评价体系,影响学习效能提升,语文情感体验缺失,学生无法感受语文魅力,学习流于应试缺乏人文精神培养。

二、探索课堂评价用语技巧,构建语文教学质量体系

针对课堂评价用语现状问题,教师应探索科学有效评价用语技巧,构建完善语文教学质量体系。评价用语需走向多元化、个性化,根据评价对象、内容、目标选择恰当表达方式,如你对这篇古文理解独到,特别是对作者情感把握十分准确替代简单很好,增强评价针对性。可采用比喻性评价激发想象,如你朗读充满感染力,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作者心境。设问式评价能启发思考,如“这个观点很特别,你能否进一步解释形成这种看法理由”?评价用语宜具体化、精准化,指出具体优点或不足,如“你论证过程逻辑清晰,但例证选择还可再斟酌”,帮助学生明确提升方向。构建情感互动型评价机制,评价用语应融入情感因素,通过语调、措辑传递教师关怀,增强评价温度。

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巧妙运用评价用语提升教学效果。课文讲解过程中,当学生回答关于小孩说出真相这一情节作用时,教师避免简单对、错评价,而是采用你从小孩无邪视角切入,揭示作品讽刺意味,这种解读角度值得肯定,能否进一步思考为何安徒生选择小孩而非其他人物说出真相?此评价既肯定学生答案,又层层递进引导思考。对于学生朗读表演皇帝游行片段,教师应当评价:你表演生动形象,尤其眼神、表情传神地展现皇帝虚荣心理,让我们仿佛看到那位昏庸君主活生生站在眼前,不过游行场景中群众反应还可适当加强,以突显讽刺效果。此类具体、精准评价帮助学生明确优点与提升空间。讨论皇帝新装寓意时,面对不同观点,教师评价 : 甲同学从讽刺当权者角度分析,乙同学从揭露社会弊病方面解读,两种见解各具特色,都抓住作品主旨。这让我想到文学作品解读本就多元,优秀作品往往含义丰富,我们可否将这两种解读结合,形成更全面理解?这种评价鼓励多元思考,引导学生建立文本解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体现评价用语巧妙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全过程。

三、实施课堂评价用语改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需要实施分层评价策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设定个性化评价标准避免一刀切。对基础薄弱学生重点关注进步幅度,对中等生着重引导思维深化,对优秀生鼓励创新突破,这种分层评价能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持续学习动力构建即时反馈机制,针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及时、明确评价防止问题积累。采用渐进式评价,将复杂问题拆分成小步骤,每步给予反馈建立评价跟踪系统,记录学生评价反馈情况形成评价档案,便于观察长期进步情况。

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将评价用语改进融入教学全过程,解读闰土形象变化时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采取分层评价:对基础薄弱学生回答闰土变了,教师评价:你已经注意到闰土变化这一核心问题,这是理解作品关键,让我们继续思考,具体哪些地方变了?引导其深入文本。对中等水平学生回答闰土从活泼少年变成麻木农民,评价:你概括准确,捕捉到人物外在变化,请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启发因果思考。对高水平学生回答闰土变化反映农民被压迫命运,评价:你已超越文本表层,触及作品社会意蕴,如果将闰土变化放在故乡变化大背景下考量,又会有何发现?引导更宏观思考。讨论我与闰土情感时,教师组织小组互评活动:请各组评价其他组观点,注意评价要具体、全面、公正。学生互评后,一位学生评价:第三组分析“我”与闰土情感疏远原因时,社会阶层角度很独到,但忽略了时间、空间因素影响。教师随即肯定:你评价既肯定他人优点又指出不足且提出建设性意见,展现出优秀评价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构建多元化、个性化评价用语体系,建立情感互动、思维启发型评价机制,实施分层评价、即时反馈等改进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促进思维发展。教师应不断反思评价用语应用,加强专业学习与实践探索,使评价真正成为连接教与学桥梁,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学科特性下评价用语差异化应用,深化评价用语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探究,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加科学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 源 . 初 中 语 文 课 堂 有 效 讨 论 的 策 略 研 究 [J]. 科 教 导刊 ,2025,(18):155-157.

[2] 侯茜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17):53-54.

[3] 王春芳 . 初中语文课堂巧评用语 [J]. 学苑教育 ,2013,(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