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下英语教学"教-学-评"三元融合的路径构建
裴晓雪
河南省许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河南许昌 461000
第一作者简介:裴晓雪(1988.8-)女,汉,河南许昌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英语教育
课题项目:河南省教育资源保障研究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研究+2024JZB12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聚焦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数据收集与分析,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以及精准评价方面的作用与成效,并针对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一体化;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高效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英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旨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精准的评价工具,有助于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线学习平台中的各种学习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而论坛、在线讨论组等功能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与深化。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促进不同智能的发展,同时也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了可能。
(三)教育评价理论 现代教育评价强调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可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内容全面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意识等)、评价方式多样化(考试、作业、项目作品、课堂表现记录等)以及评价过程动态化(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的调整与改进提供依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创设生动逼真的英语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英语课文时,可以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通过AI技术,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英语国家的实际场景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个性化教学 信息技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学习APP或智能教学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因素,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例如,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基础知识讲解视频、词汇练习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推送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英语电影欣赏及影评写作任务等。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发展。
3.合作学习 网络平台和工具促进了英语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分组功能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英语对话创编、英语短剧表演、英语项目研究等。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在线文档编辑工具共同撰写剧本、报告等,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实时讨论与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1.自主学习资源的丰富 互联网上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英语学习网站、手机应用程序(APP)等获取海量的英语学习资料,包括英语听力训练材料、英语口语练习素材、英语阅读文章、英语语法讲解等。例如,一些英语学习 APP 提供了每日英语听力、口语打卡、单词背诵等功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拓展学习视野,增强学习动力。
2.学习工具的便捷使用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便捷的英语学习工具。如电子词典、翻译软件、语法检查工具等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查询单词释义、翻译句子、检查语法错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进行英语练习,如口语对话练习、英语作文口述等,软件能够即时反馈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语言表达流畅性,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升口语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精准英语教学评价
1.数据收集与分析 信息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课堂参与度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困难等,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例如,学习管理系统可以生成详细的学习报告,展示学生在各个学习模块的表现情况,教师据此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多元化评价方式 借助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电子档案袋评价、在线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项目作品评价等。电子档案袋可以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学习成果、作品、反思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在线作业系统能够自动批改客观题,教师只需对主观题进行评价,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课堂表现评价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软件记录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项目作品评价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英语项目作品,如英语海报制作、英语微电影拍摄等,教师从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四、实践案例分析
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2 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智能教学平台上选择并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在线测试题、拓展阅读材料等。同时,利用平台的分组功能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二)教学实施阶段
1.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英语国家节日的视频,引出本单元的主题“Festivals”,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节日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讲解与学习 教师借助教学课件详细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语法知识,并通过在线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插入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例如,在讲解宾语从句时,播放一段含有多个宾语从句的英语电影片段,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宾语从句并分析其用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话题进行研究,制作一份英语宣传海报,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介绍。小组成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通过在线文档编辑工具共同撰写海报内容,运用图片处理软件设计海报布局。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参与小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在班级内展示制作的英语宣传海报,并进行口头介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利用在线评价系统对各小组的海报内容、设计、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并写下评价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和自己的观察,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将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结果记录在电子档案袋中,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三)教学反思与调整 通过对智能教学平台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宾语从句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困难,在词汇记忆方面也需要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增加宾语从句的专项练习和词汇记忆方法的指导,并为学生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宾语从句讲解微课、词汇记忆游戏 APP 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践效果与数据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的提升 在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例如,在对某班级 50 名学生的调查中,有 8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趣,70%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自己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学习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数据也显示,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课堂互动参与率显著提高。
(二)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进行了测试与评估。从测试成绩来看,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以某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为例,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期末考试中,采用新模式教学的班级在各项英语技能测试中的平均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班级,其中口语和写作成绩的提升尤为明显。此外,通过对学生的项目作品、课堂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也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锻炼与提高。
(三)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改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通过学习管理系统生成的教学报告,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和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线作业批改、自动测试评分等功能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设计和学生辅导中。
六、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
1.技术设备与网络环境的限制
部分学校可能存在技术设备陈旧、网络速度慢等问题,影响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例如,在播放高清视频或进行实时视频会议时可能会出现卡顿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可能对新的教学软件、平台操作不熟练,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教学本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差异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在信息搜索、筛选、整合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也可能导致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二)对策
1.加强学校技术设施建设与网络环境优化
学校应加大对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定期更新和维护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的高速稳定。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的技术服务与培训,解决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设计水平
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包括教学软件的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多媒体资源的制作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此外,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教学内涵。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等。同时,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或在英语课程中渗透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教授学生信息搜索、筛选、评价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习。
七、结论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显著成效。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实现精准评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型英语人才提供有力支持。英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阮晨希.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校园英语, 2022, (17): 106-108.
2.马丽.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 英语教师, 2022, (08): 152-154.
3.杨桂芳.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整合探析[J]. 智力, 2022, (12): 58-60.
4.张莹, 刘晨旭.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2, (04): 45-46
5.钱小丹. 新理念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校园英语, 2022, (16): 94-96.
6.汪贤泽. 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2, 44(01): 21-28.
7.郑丽.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3.
8.王美林.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 教育科学论坛: 1.
9.胡明宝, 李德才, 杜晓峰. 教学评一体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 1.
10.Biggs, J. B. & Tang, C. 2011. T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 What the Student Does (4th edition) [M]. Buckingham: 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
11.Black, P. & William, D. 1998.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5(1): 7-74
12.Cheng, L. & Fox, J. 2017. Assessmen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ers Supporting Student Learning [M]. London: Palgrave.
13.Green, A. 2013. Washback in language assess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13(2): 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