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现实依据及路径研究
李俊俊 王一波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050024
摘要:在新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思想建设,巩固长期执政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的建设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出发,思想建设在各个时期各方面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和社会发展趋势,党员、干部必须主动迎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用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锤炼党员党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红色基因,共产党人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素质将更好地服务人民和祖国的建设事业。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建设;党的思想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探索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契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内外局势复杂,国家发展任务艰巨,部分党员党性不足,必须加强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磨练党员的意志品质。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现实依据
纵观国际国内局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这一基础性建设。通过分析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有利于党反思自身,提高自我革命能力以引领社会革命。
(一)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挑战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建设,党内思想不纯就会影响党的整体建设。然而,随着我国开放范围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却仍面临严峻的风险与挑战。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技术等优势,借助互联网向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多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误导民众,盲目崇拜西方理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的思想混乱。带有政治色彩的思想渗透逐渐动摇一些不够坚定的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削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作用。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仍旧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中就有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在稳中求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要继续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把党建设成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必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组织全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坚持科学的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三)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足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对党忠诚的意识有所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弱化,工作上缺乏进取精神,把党的宗旨置之脑后,组织纪律涣散,甚至道德败坏、贪污腐败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足。因此必须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扫清党的思想建设的阻碍。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要求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建设,不同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着重点和学习内容各不相同。新时代下党立足于历史上的经验借鉴,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同时根据国内外当前形势发展对党的理论进行创新,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员的精神支撑,这是保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一)坚持思想理论的正确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既是新阶段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与时俱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1]庞玉超.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2,No.140(02):22-28.]]这一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总结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深刻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来实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内化为自身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上制胜,才能坚持好党性和人民至上的统一。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更是世界上共产党员最多的国家,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然我国十四亿人口迈进现代化社会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指导中国共产党将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选择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稳中求进、持续推进的发展方式。
(二)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奋斗中,理想信念支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些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理想信念的形成来源于实践,也将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可以保障党和国家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可以引领党和人民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前进;可以增强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的战斗力。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必由之路。党员、干部在长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系列实践活动中,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入脑、入心。
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现实路径
在中国式现代化与时俱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准确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党员头脑,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为党员的个人成长提供精神滋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提升党员为民服务、为国分忧的意识,还要坚持“两个结合”,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一)加强理论武装党员思想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科学性,为党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引,不断巩固全党共同奋斗、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刘贵丰.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2022,No.188(04):1-7.]]时代在发展,任何政党都应紧随时代变化,关注各国发展态势。中国共产党务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保持党在理论上的科学性,实践上的先进性,重视学习新思想新知识,准确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思想成果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例如各级党委、组织应不定期开展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将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增强党性和提升本领相结合。
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建设制度化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党内不断形成法律法规制度,党员队伍建设与教育培训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党的实践工作不会停止,因此,理论也会从实践中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学习型政党要对世界格局有清醒的认识,有宽广的视野,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政党的优秀工作经验,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更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不断用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推动党的思想建设,帮助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抓好思想建设,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
(二)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导向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党想问题、办事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问题导向和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思想建设既是解决党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净化党内政治风气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工作要求。党在工作中要增强思想引领力,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促使党员有明确的是非观与名利观,杜绝浑浑噩噩、消极怠工等思想倾向,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精神自觉
坚定理想信念要以坚定思想理论为前提,认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自觉向科学理论靠拢。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员精神迷失、信仰迷茫会导致各种问题发生。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层层考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要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保持定力,经受各种诱惑,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的工作态度,当发现个人思想动摇时及时纠偏,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且作出正确的判断,维护党和国家权威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思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国共产党血液里流淌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和优良品质也能从历史中追根溯源,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要重视文化的力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党的精神命脉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从古至今,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生不息。无数普通又平凡的人们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不畏生死、舍生取义,成为杰出的时代英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新时代下,更要继续加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建党精神。
第二,实现传统文化的网络化、生活化、社会化。首先,把中华文化与现代数字网络等科技结合为新时代大众群体易于接受的方式。网络可以扩大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范围,同时要注意避免传统文化的网络化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党应积极承担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监督落实的责任,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荣誉与尊严。其次,逐步将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行为礼仪、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党员、群众等人民愿意尊重并践行的生活规范,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后,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化与国际化,不仅要让中华文化在中国社会熠熠生辉,还要走出国门,迈进国际社会。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也将必然产生伟大的思想。新时代新征程上党要继续坚持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以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感。在国际国内局势复杂,我国发展任务艰巨的挑战下统一党员干部思想意志,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庞玉超.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2,No.140(02):22-28.
[2]刘贵丰.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重要论述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2022,No.188(04):1-7.
[3]程呈.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J].郑州师范教育,2021,10(05):13-16.
[4]刘静.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J].时代报告,2022,No.444(06):31-33.
[5]储著武.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生动实践[J].北京党史,2022,No.256(05):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