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陶行知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王利平

廊坊市第一实验中学 065000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核心理念。他认为,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来获取知识,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同时,他强调社会是学校的延伸,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陶行知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某市在2020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00 亿元,并计划未来十年内,每年以 5% 的增幅提升生产总值。那么,该市在 2024 年、2029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分别达到多少?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了指数函数的知识应用,而且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对指数函数的认知将更加深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又如,在教授“平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问:“大家可以使用一支笔支撑起纸板吗?且纸板处于水平状态。”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如果三个点处于同一条线上的话,则无法支撑起纸板,需要添加不共线这一前提条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还引导学生使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解答,使其产生学习动力。

2.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①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视听化呈现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直观图与几何图形的转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精力解决共同的任务。在“函数与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如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定理等。这些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③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进行探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 贯彻“教学做合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这一思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统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班级同学对各类电视节目的喜好情况;其次,为学生分发没有颜色的卡片,分别以“红”“黄”“蓝”“绿”这几种卡片代表不同的节目类型,学生根据自己最喜欢的节目类型在卡片上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次,教师将卡片收集上来,并邀请学生代表一起进行不同颜色卡片数量的统计;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得到的数据来绘制统计图,并通过统计图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个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图绘制的整个流程,还明确了统计图绘制的意义。学生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又如,在教授“平面解析几何”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活动:让学生利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在图纸上作出给定的直线和圆,并测量出它们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面解析几何的魅力,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习题和探究性活动,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逐步提高数学水平。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

三、陶行知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中的成效分析

经过课堂实践,我们认为陶行知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主要表现为: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和优化教学方法等手段,陶行知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陶行知思想强调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和实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陶行知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贯彻“教学做合一”以及注重个体差异等措施,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未来,教师应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思想,将其更好地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亚萍 .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J]. 数学教学通讯 , 2016(27):53-54

[2] 徐阿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活动实践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1(30):52-53

[3] 李智通. 践行”知行合一”, 重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 数学之友,2020(12):7-8

[4] 王安. 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J]. 中学数学月刊 , 2024(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