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张进程中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金双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北省海洋地质环境调查中心)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张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周边农业生产空间产生了显著影响。城市扩张不仅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还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理解和应对这些影响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扩张的主要形式,分析其对地下水环境地质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为实现城镇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的和谐共存提供思路。
关键词:城市扩张进程;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城市的扩张。然而,城市扩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和地下水环境破坏,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控制城市扩张并且合理控制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城市扩张的主要形式分析
水平扩展是城市扩张最直观的形式,体现在城市边界的外延和占用原本非城市化地区。水平扩展通常涉及农田、森林及河湖水系等大量非建设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导致了大量土地被硬化,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和地表水循环。同时,由于扩张区域通常离城市中心较远,使得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等成本极大增加。
城市扩张还体现在空间结构的垂直开发上。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开始向空中发展,这表现为高层住宅和办公楼的建设。垂直开发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对周边地区的扩张压力。然而,这种密集型发展可能对城市的通风、光照和整体生活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和交通等建设的压力。
以上城市扩张的形式各具特点,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变化。理解这些形式对于制定有效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二、城市扩张进程中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扩张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现象,涵盖了空间、功能和社会结构等多个维度。城市扩张最直观表现是城市边界向外延伸,侵占农业用地和自然景观地带,并不断集聚居住、商业、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形成人口聚集区。在城市扩张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建造人们生产生活的建筑,还需要构建各种公路、铁路、地铁以及机场等各个配套设施。正是由于这些城市化的建设,地质问题才会不断地凸显出来。在城市建设中,施工单位往往轻视地质安全问题,这直接导致地基基础、地下水环境等各种地质问题出现,严重威胁居民的安全。在进行城市相关配套设施施工前,施工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评估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地质问题,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监测并预防地质问题的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相关的地质问题,城市的各个行业的发展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
三、城市扩张进程中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防范策略
(一)有效落实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工作
地下水资源保护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事关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因而有必要建立和健全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并加以有效落实。有关部门针对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重视对取水许可的管理,对企业的用水和排污进行严格监管,从而使地下水资源保护法的内容得到切实执行,提高保护工作的质量。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使该环节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有关部门应通过科学手段对海水入侵进行治理,以降低海水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而有效地维持地下水环境。因此,完善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是保障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也是加强我国城市扩张工作体制的法制化、制度化的保证。
(二)增加地质环境的容量,改善环境质量
众所周知,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指整个环境的最大负载量。这个负载量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如果不加节制对地质环境进行过分利用、盲目开发则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一系列问题就包括严峻的地质问题,它们会不断地影响城市建设的进度。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对整个大环境容量进行考察之后,制定一系列的在合理施工范围内的城市建设。如果在实际的生产施工建设当中出现了地质环境问题,则需要施工队伍对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补救,将其对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也只有这样,整个地质的环境容量才会进一步提升,环境的质量也会得到优化。
(三)建立人与地质之间和谐的关系
现今,城市的建设重质量、重速度,但是容易忽视的就是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人与地质之间的和谐关系,城市的规划人员应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目光短浅是当今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规划者极易出现的问题。他们没有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当中出现诸多的地质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出现地质问题,城市建设规划者需要建立人与地质的和谐关系。
(四)加强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及时发现和应对城市扩张过程中的污染风险的关键。应构建多层次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各级监测站点并结合重点污染源和敏感区域设置专项监测点,监测内容应涵盖水位、水质、水量等要素,重点关注pH值、电导率、COD、氨氮、重金属、石油类等指标,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测设备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等,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利用GIS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基于城市扩张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污染物迁移规律,设定不同等级的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建立地下水污染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包括污染源控制、应急监测、水源替代、水质净化等措施,可采用便携式应急处理设备如膜过滤系统、活性炭吸附装置等,快速处理受污染的地下水。对于大规模污染事件,可考虑构建地下水污染源切断系统如紧急抽水井或反应性屏障,阻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应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的高效性,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可有效降低城市扩张地下水环境地质污染风险。
结束语
城市扩张建设中的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课题。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环境地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然而,尚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缺乏全面的地质勘察与评估、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不够完善等。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地质调查研究、完善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机制、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等。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将能够更好地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地质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玉苗,盛礼俊,凌俊. 环境工程中污水与废气处理工程研究 [J]. 环境与生活, 2023, (06): 78-80.
[2]刘月东.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J].西部资源,2020,(05):50-51+54.
[3] 封林波.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抚州市某矿山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2):4.
[4]张新源, 杨潇涵.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及规划对策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17):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