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大理州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松鹤村唢呐通常运用曲牌

作者

李尚锋

洱源县茈碧湖镇党群服务中心 671200

唢呐曲牌一般分为戏曲和民俗两大类。戏曲类专指“吹腔戏”中使用的声腔过门和各种间奏吹打拍子。民俗类则用于民间婚、丧、喜庆活动,也可供舞台或广场演出用。两类中的半数以上调门都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可以通用,而有些调门则是专曲专用。经查实,松鹤唢呐曲盘现存的有106调(不含现代歌曲)。

一、戏曲类

(一)打击乐。使用乐器:鼓、钹、大锣、小锣、镲、传皮、长号。鼓点节奏曲有:《响台》、是出戏前奏曲,包含戏台上唱生、旦、净、丑各角色所需的节奏拍打。还有《独拳》、《半拳》、《长拳》、《叫摆》、《发鼓三通》等。

(二)唢呐曲牌66调。使用乐器:唢呐及打击乐器。

1.《排子》8调。其中:唱“嗣福”专用《排子》一调,唱“渺渺茫茫,一言难尽”一词时专用《排子》一调。

2.《三排鼓》三调。“老的立”三调各有区别。

3.《生腔》即《平腔》四调。第一句有四种起头法,两种落尾法,第二句使用打击乐的《长拳》,第三句使用打击乐的《独拳》,第四句有一种起头法,一种落尾法。

4.《旦腔》二调。第一句有两种起头法,两种落尾法。第二、三句同前,第四句有一种起头法,一种落尾法。

5.《净腔》二调。第一句有两种起头法,两种落尾法。第二、三句同前,第四句有一种起头法,一种落尾法。

6.《丑腔》即《一字腔》六调。分《男腔》、《女腔》、《和尚腔》、海东《一字腔》。《男腔》和《女腔》第一句各有两种起头法,一种落尾法。《和尚腔》和海东《一字腔》用一种起头法和一种落尾法。

7.《哭腔》22调。分《男哭》、《女哭》及《净哭》和《大哭》、《小哭》。《男哭》和《女哭》同调不同音,《大哭》、《小哭》的第一句各有五种起头法,两种收尾法。第二、三句同前,第四句有一种起头法和一种落尾法。《净哭》(老汉哭)第一句有两种起头法,第二、三句同前,第四句有一种起头法,一种落尾法。

8.《阴阳板》二调。分男、女同调而音色不同。(唱死人上香时吹)。

9.《耍鹤调》(耍白鹤时吹)。

10.《练武调》(耍刀耍枪、表场时吹)。

11.《清水令》(唱仙人下凡举令时吹)。

12.《小开门》即《美女梳妆》(新郎新娘拜堂时吹)。

13.《拜寿调》(唱祝寿时吹)。

14.《海东撑船调》(唱撑船时吹)。

15.《过山调》(唱汉调时吹)。

16.《母虎调》(唱穆桂英挂帅时吹)。

17.《放羊调》(叫花子唱腔)。

18.《摆队》二调。(文官点将,女将点将同调音有别)。

19.《比武调》(武官点将)。

20.《跳场》二调。(士兵出征,男、女有别)。

21.《龙摆尾》(唱臣等把斋时吹)。

22.《落阳台》(唱戏结束,童男、童女叩头谢幕、敬香焚烧戏神牌位时吹)。

注:(1)松鹤人,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五都唱《吹腔戏》过新年,即过“农夫之乐”。这几日里农事基本休停,有送糖果的,给“压岁钱”的,戚友互相串门络驿不绝。去春台看戏,茶水和午餐是组织唱戏的人们免费提供的。还有卖小百货,小美食的,全村人穿红装绿,戏场非常热闹。到了晚上则举行联吹晚会。除组织唱戏的人群外,还有村中的社会青年,老年人,放假的大、中、小学生,回家过年的“务工人员”,都积极报名参加演出,全村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看戏和演出当中。这几日里,在家中灶头生火做饭都禁忌“吹火”,全村人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中。

(2)每年大年初一开戏前,要先扮童男童女一对和文将、武将各一人及所有戏子、“莲池会”的老年人,吹起唢呐耍起龙,去迎接“本主”到戏场。

(3)每年开戏的第一出,要唱“三出首”。意为将“财神、嗣福、魁星”三圣请到春台。一为镇压驱邪;二为祝诗贺词:村民共享清平盛世,各业飞华腾达。

(4)松鹤人喜欢唱戏,过去都是以村里的干部或是特别爱好唱戏的人士为头组织。一九九三年,大松甸自然村43虚岁的属兔老庚组织同龄人唱戏,村组干部顺水推舟进行引导,便形成了一种制度。凡是轮到43虚岁的所有男女村民都要上台唱戏。

(5)竖火把。大松甸自然村轮流竖。是从1988年开始,(属蛇年),是在上年“火把节”过后出生的第一家为头组织至下年“火把节”之间出生的所有农户负责竖火把。而溪登自然村竖火把,是由每年入小学一年级成绩好的前三名学生家庭户组织一年级所有家庭户负责竖火把。(1994年开始)石照壁自然村竖火把,是和大松甸自然村一样由新生儿女户轮流竖火把。

(6)《吹腔戏》是以唢呐专用曲牌伴奏唱腔,打击乐鼓点节奏拍打动作的一种地方戏。需彩脸化妆,道具服饰和《戏折子》。《戏折子》多数都是以歌颂历史民族英雄人物、贤孝人物及除恶扬善的形式出现。如:《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五虎逼死王彦章》、《闹酒楼》、《孟中哭竹》等。

(7)《板凳戏》就是用《吹腔戏》的唱腔唱法,在丧事和喜事的头天晚上,在主人家的堂屋里,摆上糖果、烟、酒,坐在板凳上边吃边唱《吹腔戏》曲调。唱词可按《戏本》,多数是临场发挥的祝词,丧事则唱怀念逝者的哀词。竖柱上梁则在当日上梁后即唱,一表祝贺,二有压土安居之意。

二、民俗类40调

(一)白事9调

1.《白海乐》

2.《离别调》(悬白时吹)

3.《哑子哭娘》(鸡叫时吹)

4.《绕灵调》(送丧绕灵时吹)

5.《回灵》二调

6.《三天九》

7.《西方腔》

8.八里《黄龙过江》

注:(1)1、2、3、4、5调,不是丧事禁吹。

(2)送丧绕灵后,吹《过山调》到坟地,落土和离开坟地可吹《过坛》,到村时可吹喜调的《回灵调》,回到家中用洞经音乐或用唢呐吹《一杯酒》安贴灵位。

(3)闹丧,唱《板凳戏》。可唱《大哭》、《小哭》、《阴阳板》、《净哭》。

(二)红事40调

1.《三天曲》        2.《二簧》又叫《迎亲调》

3.《小二簧》  4.《将军令》  5.《大摆队伍》

6.《起坛调》二调     7.《节节高》

8.《唢呐乾坤》      9.红事《百海乐》二调

10.《四梅花》       11.《拜寿》

12.《蜜蜂过江》

13.《美女梳妆》即《小开门》(戏曲类中已统计)

14.《女高枕》(全部是女人宴席时专用)

15.《老将会面调》也叫《会客调》

16.《绕山灵》        17.《栽秧调》

18.《一杯酒》三调(分老、中、青三种人拜堂时吹)

19.《二龙过江》        20.邓川《迎亲调》

21.邓川《龙上天》     22.八里《迎亲调》

23.八里《大摆队伍》   24.八里《小开门》

25.八里《土客调》     26.八里《打迎风调》

27.八里《爱和调》

三、洞经音乐

(一)洞经会中唢呐的运用叫“大乐”,首先吹奏《起坛调》才用“细乐”。诵经毕,再用唢呐的《将军令》、《大摆队伍》曲牌来收场。

大乐包括:唢呐、鼓、长号、钹、锣等。

细乐包括:二胡、三弦、笛子、小锣、钹等。

(二)《西方腔》也可用于白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