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英语真题二次开发的实践与效能分析

作者

李多玉

贵州省凯里市第三中学

引言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真题作为最具权威性的教学资源,其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题的使用往往停留在浅层次讲解和机械训练上,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许多教师缺乏系统的开发方法,导致真题资源与教学需求脱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佳。本文旨在探索新高考英语真题二次开发的有效路径,分析其实践效能,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新高考英语真题二次开发的实践与效能分析

新高考英语真题的二次开发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呈现出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题目解析和应试技巧的传授上,而未能充分挖掘真题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素养方面的潜在价值,单一的教学取向使得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素养目标难以真正落地,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理解深度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等方面得不到系统性的提升。从教学内容来看,现有真题资源在难度设置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而言,材料在语言复杂度、话题深度和认知要求等方面都显得过高,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供需不匹配的状况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导致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积极性都受到挫伤[1]。

二、策略探究:破解困境、提升效能的系统路径与实施方案

(一)构建“真题文本解构—学情适配加工—素养目标转化”实践路径

要真正发挥高考英语真题的教学价值,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开发路径,教师先应当对真题文本进行深度解构,这既是简单的题目分析,而是要从语言特征、话题内容、思维要求等多个维度全面把握材料特点。以 2024年新课标 II 卷 c 篇关于巴比伦微型农场的说明文和 2022 年新课标 I I 卷 C篇关于使用 Textalyzer(短信监控器)的技术来解决司机在开车时使用手机造成“分神”的问题的说明文为例,教师通过分析其" 问题- 解决方案-成效评估 " 的文本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逻辑框架。在示范课中,教师先让学生绘制文章结构图,再系统讲解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和词义猜测题 4 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最后让学生尝试自主命题,通过角色转换深化对命题思路的理解。学情适配加工环节要求教师立足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材料改造,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将长难句拆解为简单句式,替换生僻词汇,同时保留原文的核心思想和逻辑框架。素养目标转化是路径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将课程标准中的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在完形填空题教学中,教师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人物情感来培养同理心;在语法填空题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式变化对表达效果的影响,提升语言审美能力,转化不是简单的标签化,而是要让素养培养自然地融入语言学习过程[2]。

(二)设计多层次适配的真题改编与任务驱动策略

真题改编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基础上,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3]。对于阅读理解题,教师设置阶梯式问题,从事实细节题逐步过渡到推理判断题。在 2021 年新高考 I I 卷阅读理解 B 篇的教学中,教师将其改编为读后续写训练素材,通过 " 情感 - 物品 - 动作 " 三角模型开展微技能训练。在示范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文中 "he knelt beside the injured bird" 这一动作描写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让学生仿写类似句式,如 "His fingers gently touching its feathers,hoping to bring some comfort",通过细节描写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任务驱动策略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任务的真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将语法填空题转化为小组竞赛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的答案;把阅读理解题设计成信息差活动,不同小组阅读不同段落后交流信息。任务设计还要注意前后衔接和循序渐进,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包含理解性任务、分析性任务和创造性任务三个层次。以七选五题型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完成常规练习,再分析选项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尝试自己编写干扰项,递进式的任务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三)创新课堂活动设计,实现真题教学与素养培养深度融合

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是连接真题教学与素养培养的关键纽带,传统的真题讲解模式陷入 " 教师讲题 - 学生做题 " 的单一循环,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要实现深度教学,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思考问题。以 2024 年新课标 II 卷的完形填空为例,文章讲述了社区互助的感人故事,教师设计 " 情感体验剧场 " 活动,让学生分组改编文本为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既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共情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突破传统的问答模式,设计 " 文本重构 " 活动,例如在处理 2023 年新课标 I 卷的科普说明文时,让学生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化表达,或把说明文改写成对话体访谈稿,锻炼学生的信息转化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写作教学同样需要创新,比如针对 2022 年新课标卷的应用文写作题,教师设置”校园文化宣传大使”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受众(校友、家长、新生)调整写作风格和内容重点。创新的课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传统真题教学的局限,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形式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发展各项核心素养,实现真题教学与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多维度评估效能,形成可持续优化机制

教学效能的评估不应局限于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维度,而需要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质量、思维活跃程度等方面。例如在真题改编的写作教学中除了最终作文的评分,还应该记录学生在构思、修改过程中的进步,这些形成性评价更能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评估内容需要涵盖语言能力之外的素养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来评估其合作能力,通过分析他们的提问质量来了解思维深度。在 2023 年新课标卷的读后续写教学中设计专门的评价量表,从情节合理性、语言得体性、创意表达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进而更准确地反映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多维度的效能评估和持续优化机制,为真题教学的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实践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新高考英语真题的二次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实践路径和策略,为破解当前真题教学中的困境提供了可行方案,科学的二次开发能够显著提升真题的教学价值,使之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服务,也能促进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钱明明,杨孝如.精致教育: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07(9)

[2] 黄光扬主编 .《教育测量与评价》[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