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型设备隔振系统的动态响应及隔振策略研究

作者

吴维 杜烺

武汉市海睿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1. 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设备在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强烈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精度和使用寿命,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研究大型设备隔振系统的动态响应及隔振策略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隔振系统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传统的被动隔振技术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低频振动隔离方面存在局限性。主动隔振技术虽能有效隔离低频振动,但系统复杂、成本高,且存在稳定性等问题。近年来,新型隔振材料和复合隔振技术的发展为隔振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针对大型设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振动特性,现有的隔振系统在动态响应分析和策略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型旋转机械设备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隔振系统动态响应的深入分析,提出适合大型设备的高效隔振策略,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大型设备隔振系统的动态响应分

2.1 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大型设备隔振系统通常可简化为质量 - 弹簧 - 阻尼系统。设设备质量为 m,隔振器的刚度为 k,阻尼为 c,外界激励为 F ( t ) ,系统的位移响应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建立如下动力学方程:

对于大型设备,由于其结构复杂,往往需要考虑多自由度系统。在实际建模过程中,还需考虑设备的弹性变形、支撑结构的刚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可对复杂的大型设备隔振系统进行精确建模,将设备划分为多个单元,考虑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力学特性,从而建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动力学模型。

2.2 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在 简 谐 激 励 作 用 下 ,即 , 系 统 的 稳 态 响 应 为:

其中,振幅和相位差 分别为:

式中, 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阻尼比。

分析可知,当激励频率远小于固有频率时,系统响应与激励同相位,振幅接近 ;当激励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系统发生共振,振幅显著增大;当激励频率远大于固有频率时,系统响应振幅迅速减小,隔振效果明显。

对于大型设备,其工作频率范围较宽,且可能存在多个振动源和复杂的激励形式。通过改变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参数,可以调整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从而优化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例如,降低固有频率可提高高频隔振效果,但会增加系统在低频段的响应;增大阻尼比可抑制共振峰值,但会降低高频隔振效率。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合理选择隔振器参数,以实现最佳的隔振效果。

3. 大型设备隔振系统的隔振策略

3.1 被动隔振策略优化

被动隔振是大型设备隔振系统中最常用的方法。为了提高被动隔振系统的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根据大型设备的重量、尺寸和振动特性,选择合适类型的隔振器,如橡胶隔振器、弹簧隔振器等。橡胶隔振器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和横向刚度,适用于中高频振动隔离;弹簧隔振器刚度稳定,适用于低频隔振,但需额外设置阻尼器。在布置隔振器时,应确保设备的重心与隔振器的支撑平面垂直,使各隔振器受力均匀,避免产生附加力矩。

2、将不同类型的隔振器组合使用,形成复合隔振结构,可充分发挥各隔振器的优势。例如,采用弹簧 - 橡胶复合隔振器,既能利用弹簧的低刚度特性实现低频隔振,又能借助橡胶的阻尼特性抑制共振峰值。此外,还可在隔振系统中加入附加质量块,形成动力吸振器,以降低特定频率下的振动响应。

3.2 主动隔振技术应用

针对大型设备在低频段的隔振需求,主动隔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主动隔振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和作动器组成,通过实时监测振动信号,经控制器处理后驱动作动器产生反向力,以抵消外界激励的影响。

在大型设备隔振系统中应用主动隔振技术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由于大型设备的振动环境复杂,控制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实时性。可采用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先进控制算法,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振动特性变化。

2、作动器的出力和行程应满足大型设备隔振的要求。液压作动器具有出力大的优点,适用于大型设备;电动作动器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作动器的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以确保产生的控制力能够有效抵消振动。

3.3 新型隔振材料与技术应用

近年来,新型隔振材料如磁流变弹性体、压电材料等的发展为隔振策略提供了新的选择。磁流变弹性体在磁场作用下其刚度和阻尼特性可实时调节,可实现半主动隔振;压电材料可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同时也可作为作动器使用,实现振动的主动控制和能量回收。此外,基于智能控制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隔振系统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在隔振系统中集成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可实现对隔振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隔振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1 实验装置与方案

搭建大型设备隔振实验平台,包含 5 0 0 k g 质量块、弹簧 - 橡胶复合隔振器(弹簧刚度 ,橡胶阻尼系数 )、可调频振动台、 ± 5 0 g 加速度传感器及 1024Hz 采样率的 NI USB-6356 数据采集系统,装置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混凝土基础(图 4-1)。

数据采集系统在质心及隔振器支撑点布置传感器,经 LabVIEW 软件实时采集数据。不同工况下振动响应数据见表 4-1 :

图4-1 隔振实验平台表4-1 不同频率下振动响应数据

实验分三步: ① 无隔振时施加 5 -1 0 0 H z 简谐激励(100N)采集原始数据; ② 安装被动隔振系统( , ζ = 0 . 1 5 )重复实验; ③ 叠加自适应 PID 主动控制(作动器 5000N)对比响应。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表明:被动隔振在激励频率 >2 倍固有频率时效率超 8 0 % ,主动隔振对 0-5 0 H z 低频段响应降低 5 0 % 以上,复合策略实现宽频高效隔振。参数匹配是关键:被动系统需兼顾阻尼比与隔振效率,主动控制中PID 参数直接影响稳定性。

5. 结论

本文针对大型设备隔振系统开展动态响应与隔振策略研究,通过建立质量- 弹簧- 阻尼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固有频率、阻尼比等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发现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的匹配关系直接影响隔振效率。基于此提出被动隔振优化、主动隔振技术及复合隔振策略,实验验证表明:被动隔振在中高频段(激励频率 > 2 倍固有频率)隔振效率超 8 0 % ,主动隔振对低频段( 0-5 0 H z )振动抑制效果显著(响应降低 5 0 % 以上),而复合隔振策略可在宽频范围内实现高效隔振,为大型设备隔振系统的参数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策略参考。控制和物联网技术,研发智能化的大型设备隔振系统,实现隔振效果的实时监测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三霞 , 柳滨 , 张乾 , 等 . 半导体加工设备主动隔振仿真和实验研究 [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22(12):54-60.

[2] 王帅 , 蒋士亮 , 张苗 , 等 . 隔振装置半主动振动控制策略研究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24,46(12):150-154.

[3] 苗贺云 , 杨群 , 刘自永 , 等 . 船舶动力装置隔振系统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42(S1):116-125.

[4] 江友亮 , 马欣 , 江洋 , 等 . 磁悬浮微重力隔振系统自抗扰主动控制研究 [J]. 电子机械工程 ,2024,40(05):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