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胡琳琳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学校 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数学概念构成了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石,是构建数学认知框架的关键要素。所有的数学思维活动都建立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并依此展开。尤其在小学数学这一数学教育的基础环节中,概念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人教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是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其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小学数学人教版出发,探讨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特点
(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数学概念兼具抽象与具体两重特性。其抽象性体现在数学概念能够概括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往往通过专门的数学符号来进行表达;具体性则表现在数学概念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通过直观感受和实践操作来理解。
(二)逻辑性与系统性
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系统的结构。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依赖于其他数学概念作为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阶段性与连续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概念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同时,不同阶段的数学概念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衔接,要注重概念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一)具体直观地引入概念
鉴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倾向于具体形象思维,教师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应当尽量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这种做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从分蛋糕、分苹果等具体情境中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分数的含义和用途。
(二)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本质、形成概念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动手操作是思维的引导者。通过亲自演示教具、进行实际操作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那些难以单纯通过讲解来掌握的概念。例如,在教授“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从而理解面积的本质和计算方法。
(三)由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进行概念讲解时,教师应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平台,促使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及深入探究来理解概念的本质,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自然过渡,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四)以旧知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部分概念难以直接呈现,此时,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来引出新的概念。在准备课程时,教师应分析新概念与哪些旧知识存在内在联系。通过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讲解新概念,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教授“小数”的概念时,可以先复习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然后引出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时,可以利用图形来表示分数,通过图形的变换和运算来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则。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培养目标,它涵盖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等多个层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减少直接讲解,增加设问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并自主构建新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其本质属性和涵盖对象,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融入逻辑知识,通过逻辑关系的解释,如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1]。这些教学策略共同作用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情境创设与知识迁移
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同时,情境创设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例如,在教授“比例”的概念时,可以创设购物、旅行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
(三)强化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2]。例如,在教授“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四)关注学生评价及学业要求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评价和学业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要明确学生的学业要求,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3]。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时,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结论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直观地引入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以旧知引出新概念以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与知识迁移、强化综合与实践以及关注学生评价及学业要求等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丽芳.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J]. 山西教育(教学), 2024, (09): 55-57.
[2]李志.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施策略 [J]. 小学数学教育, 2024, (17): 24-25.
[3]刘春玲.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 (Z1):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