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陈佳晴

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分析跨学科教育的内在逻辑、设计要点及具体实践案例,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发现,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打破学科壁垒,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鼓励学生跳出单一学科的思维模式,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将跨学科主题学习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跨学科教育的内在逻辑

跨学科教育的基本规律是跨学科教育的内在逻辑与核心概念,是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基础。这些基本规律主要包括: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正是这种联系沟通了不同的学科,也造就了同一事物的多维性。换言之,任何事物的存在本身就具有跨学科性,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其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学生可以从地理的视角分析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与变化,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测量。

2.善于发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传统学校教育关注学生学习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忽视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跨学科教育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拥有跨学科的眼光与思维,能够从不同学科发现某一事物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研究。

3. 关注学生思维的建构。跨学科教育的隐性核心目标是逐步建立分析、综合、创新等高阶思维,并逐渐理解跨学科,形成跨学科思维。因此,跨学科教育中特别关注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和达成相关的思维目标。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要素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双重”大概念是其核心要素。大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地位,是隐含于知识内部的普遍本质、道理、规律、法则等,是认识某个领域必需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范畴。在教育教学中,大概念是连接学科课程与核心素养的中介,以大概念为中心整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的大概念涵盖关于小学数学的核心观念、核心概念与核心思想方法,且具有生活价值,是小学数学中一些小概念的上位概念,例如数、形、数学抽象、建模思想、极限思想等。这些大概念统领了小学数学所有零散、下位、浅层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统摄真实情境问题选择、任务设计、学习过程安排、结果评价等。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跨学科主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相对于传统分科学习而言的,分科学习用一种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而跨学科主题学习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主题的确定是关键一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数学知识内涵和学校的发展特色,以及地域特点等,融合真实问题,设计富有趣味的、具有操作性的主题活动。

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供的“欢乐购物街”这一主题,以数学学科为中心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围绕这一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主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制定活动目标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目标不仅要包含数学知识的要求,还要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应达到的知识水平、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以“营养午餐”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其活动目标可制定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知道如何利用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科学营养等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问题,通过经历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设计调查方案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健康意识。

(三)设计主题方案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方案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提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在设计主题方案时,教师应思考以下问题:这一主题分几课时完成?哪些内容在课上完成,哪些在课下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形式是什么?每一课时的核心问题怎样设计?这个主题与哪些学科相整合?学习成果怎样呈现?

以“欢乐购物街”为例,这一主题活动可采用“课上+课下”的形式开展,与美术学科整合,利用美术知识制作手工作品提供买卖物品、设计购物海报等;还可与语文学科整合,提前阅读有关人民币的绘本,交流购物感悟等。这个主题活动设计3课时完成,具体设计方案包括:第一课时以购物街主题引入,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开展购物活动,可与学校的数学节等活动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经历买和卖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应用;第三课时进行反思交流,交流课前搜集的货币小知识。

(四)实施主题活动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过程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分散”等,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开展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有反思的实践活动。

以“营养午餐”为例,其实施过程可设计为:第一课时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营养膳食的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微机室查阅资料;第二课时描述数据、对比数据,指导学生借助图表等方式比较数据;第三课时分析食谱、交流分析,计算一周午餐的营养构成情况并用统计图表进行描述;第四课时综合数据、达成共识,分析午餐营养与人体所需营养之间的关系,并向学校或家长提出建议;第五课时设计营养午餐、制作海报。

(五)评价主题活动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和全面性。教师应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成果。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情感态度变化以及跨学科素养的养成等。

例如,在“欢乐购物街”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观察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正确使用人民币、是否能积极参与购物活动、是否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结语

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4): 44-46.

[2]黄圣贤.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4): 131-133.

[3]周素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逻辑理路与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22(2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