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环境,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胡建祥
桐乡市振东小学 浙江桐乡314500
【摘 要】表达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学生要将自己想法说于他人听。想要实现这个要求,就需要学生参与课堂,学会数学表达。
【关键词】课堂环境,数学表达
数学表达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不愿说的情况。这种情况又和低年龄段爱说,好说的特点相悖。总结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教师有天生的畏惧感;学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数学语言。因此在数学表达的培养我们可以放在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多重途径培养表达习惯,多维度规范表达标准,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一)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也能让孩子在愉悦环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对孩子的数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营造表达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对营造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一直在提倡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课堂表达的兴趣。另一方面其他学生带来的压力也给表达制造了障碍,因此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课堂舆论。让孩子丢掉心理包袱,敢于表达,愿意表达。教师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顾虑,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求新求异。
2.规范课堂常规
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除了做作业之外,手不准拿其他东西,脚不能越位,这些要求合理,但并不简单。在管好手脚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管好自己的五官,注意力放到课堂和书本上来。虽然这些要求与新教材格格不入,但对于现状而言,是最有效果的。试想,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考,即使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又有多少效果呢?因此树立正确的课堂常规,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多途径培养习惯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有口难开,或根本没机会说。主要原因还是教学无法抛弃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因此教师除了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之外,还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习惯。
1.感悟来自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重视数学阅读,是数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求。教给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方法,在阅读中体验数学语言的表达,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但忽略了学生数学文本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一年级下册没当学生遇到数位表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数学用语,其中第一个是十位,第二个是个位,这样的表述很多。而这样的表述与后续的数位学习有很大的阻碍。因此,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数位时,教材中出现一段文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其实在这样一句话中给出了两种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还有一种为后续学生作铺垫的数学信息,这样精妙的数学文本带给孩子们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也许学生在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样精确表达的语句。因此在这样的纯数学语句的教学中,让学生熟读,再进行问答,对这段话中的不理解的方面进行问答,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精妙所在。
2.提升来自表达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数学语言表达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等特点,相对其他学科有较大的不同。一二年级孩子的语文相对比较直白,就跟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写话一样,他们通常会只表达出他们看到的东西,而不会加以修饰和提升。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进行放大,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其中的优点;对不足之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改正或补充。思维层次的不同发言的层次也会出现层次差异,这样的课堂对话交流,不论层次低的还是层次高的都可以得到提升。
3.升华依赖倾听
数学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指出要让学生“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学会倾听就显得极为重要,倾听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会倾听不仅是个人品质的需求,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良好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论学生表达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流畅,教师都要做到认真、耐心,专注地倾听,适当时间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能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简单,而教师的成人化语言,学生还无法消化。在他人的表达中,应该会出现很多值得学生思考和借鉴的东西,就算是错误的回答,从中也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因此在倾听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升华,从原有的层次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三)多维度规范标准
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简洁性等特点。数学课堂要求学生的语言有条理,完整,精炼地表达出来,儿童的模仿能力与记忆力非常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达的完整性,简洁性,准确性加以训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1.表达追求完整
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可以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完整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表达往往不是很连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其实就是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完整性。比如在回答计算题时,很多孩子直接说出得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惰性,不愿意多说话。
2.表达力求简洁
数学语言要求简洁明了,语言的精炼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都会使用一些生活中的口头用语,表达的过程会出现重复,混乱等情况。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10+20)时,可以要求学生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三十。
3.表达必须准确
数学既是学科,也是科学,由此决定了数学具有准确性。教师想要训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可以从概念表达,文字表达,说理表达三方面进行。数学知识体系中,每个知识都有概念。概念表达是否准确,对学生而言其实存在着难度,特别在学习新概念,有时候必须咬文嚼字一下。在教学位置内容时:“明明在小刚的后面,强强在小刚的前面。”学生经常会说成明明在后面,强强在前面。
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见到成效,我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学生未来的成就。只有教师致力于给予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养成积极的课堂表达习惯,学生的而课堂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凌璐予,徐丹红.直面核心知识 关注理法相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例谈[J].教学月刊,2020(3):32-152.
[2]夏小林,朱新强.推理能力培养三部曲——以“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2020(3):3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