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怪谈”与“都市传说”的比较
张卢俊 邓秀梅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作为日本民俗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中之二的日本实话怪谈(或怪谈)与都市传说,在大多数人眼里,本质上都是其中出现的超自然力量给人们带来恐怖体验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同。笔者认为,二者同属于民俗学,本质上来说也的确是恐怖故事,因此固然有相同的部分,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实话怪谈起源更早凭借其故事来源的真实性,对研究日本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都有极大的意义,而都市传说则是更为现代化的、与现代亚文化挂钩的流行文化,二者无论是在民俗学中的分区板块,抑或是二者故事的性质,甚至是故事中出现的“恐怖体验”的来源,都是大相径庭的。
关键词:真实性;来源;性质;日本传统民俗文化
一、“实话怪谈”与“都市传说”的研究现状
据笔者在日留学期间在香川大学做的调研,以及访日期间的大阪街头采访的数据(共131份回答)显示,在当代大学生的组别中,认为实话怪谈与都市传说并无区别的人占近乎100%,甚至于认为是实话怪谈不过是都市传说的别称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中年人(30~50岁)的组别中,知道二者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无法说个所以然的人占约13%,同样认为二者并无区别的人占约87%;在50岁以上的组别中,认为二者并无区别的人占约73%。尽管调研数据总量和范围相对较小,但是像这样一面倒的高比例,也能证明——清楚实话怪谈与都市传说的区别的一般大众数量极其有限。其中,甚至出现了连像“姑获鸟”(又称“产女”)这种诞生于日本平安时期极其经典的怪谈形象也归类于现代都市传说的回答。虽然无法断言说实话怪谈的概念正在逐渐丢失,但是这也能反映出现在的人们对二者的混淆。此外,在文学研究方面,尽管有柳田国男、小泉八云等学者的探究,但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以实话怪谈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者以及相关论文、文献都相对其他领域的民俗学研究仍然极其有限(与怪谈相关的论文在中国知网上共22篇,日本cinii网站上共21篇,且不算非专门研究,仅看关键词条),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怪谈在一般大众的视野中出现的频度,而都市传说作为现代繁忙生活中人们追求心理刺激的一个有效手段又极其受欢迎,就导致了人们将怪谈视作都市传说的一部分或是别称。
二、“实话怪谈”与“都市传说”的比较
(一)二者的联系
提到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可忽视的便是二者同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皆是对其诞生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人们精神状况的映射。其中,诞生时期较早的实话怪谈具有历史性、源头真实性,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部分映射,对历史学的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分别以诞生于平安时期的姑获鸟和现代的2ch论坛的“鲛岛事件”为例,首先是姑获鸟,故事内容是有一位村民的妻子因为太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眼看着生不下来,这名妇人心里焦躁,加上身体的极度不适,最终大人和孩子都没能保住,双双殒命——而正是这位妇人对孩子的渴望,促使了姑获鸟这种抢夺他人孩子、自己代为抚育的妖怪的诞生,它为何诞生于日本并不平安的平安时代,而不是其他的时代呢?——笔者认为,它的诞生是具有对时代的反映的。在那混乱不堪的时代,从公元810年的平城上皇之变一直到1189年的源平之战结束为止,几乎年年不休的战乱连连使得在都会区域以外的一般百姓光是为了保全自身就已然竭尽全力。而对于一些家中有孩童的家庭,舍弃自己的子嗣来节约粮食、节约金钱来保住自身的父母大有人在,甚至煮子以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无论真实原因如何,只需要把失踪的孩子归责于姑获鸟身上便能逃过道德乃至法律的责任,何乐而不为呢。这种社会状况的反映造就了名为姑获鸟的妖怪,也能让现代的学者通过这个妖怪去反向推导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是一定具有历史性研究价值的故事。接着是现代的2ch的鲛岛事件,事件的大概经过是五个日本网友相约去鹿儿岛的离岛之一、同时也是无人岛的鲛岛进行探险,结果却无人生还,警方去寻找搜岛时连五人的行李都找不到,但是半年后,其中四名失踪者的家属却受到了失踪者已化为白骨的尸体包裹,最后一名失踪者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它诞生于现代人们因繁忙而往复的生活节奏而无法寻求“不同”的心理,反映了人们渴望超日常、非日常的心理需要,同样也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能为学者研究当前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时代特性提供参考。而都市传说作为一种都市民俗学,是服务于当前繁忙社会人们追求心理刺激的需要,只是为了吓人而存在的故事。无论是都市传说中极其经典的裂口女抑或是八尺大人,均是为了让人感到恐惧进而得到心理层面的刺激而诞生的故事,一定程度上来说,都市传说正是人们对其共性与所遭遇困境的折射,体现了明显的后现代焦虑,具有逃避与治疗的现实意义。
(二)二者的区别
而谈到二者的不同,首当其冲的便是主体及其行为逻辑的不同。在日本,多数学者继承了柳田国男有关“妖怪是神在人间的变体”的思想,沿用柳田国男对妖怪分类标准,即,妖怪是神衰落后的形象。在日本神话中,既有像前述的那种妖怪,也存在着更偏向于我国的“物久成精”思想的妖怪,即,器具、草木、动物等历经百年便可成精,成精之后便成为妖怪,而妖怪修炼到一定程度后便能得道成神。如在日本的八百万神明中,存在着一位象征月亮的追月神,而它便是从兔子精修炼而来的。而在实话怪谈中,给人类带来恐怖体验的存在便是这种被称为“妖怪”的超自然存在,稍许有些不同的是,除了前文提到的妖怪诞生的方式以外,还诞生于人类的某种执念,但是所作所为并非毫无逻辑、只为让人类恐惧的,而是出于某种目的。比方说,前文所举例的姑获鸟之所以喜欢夜晚抢夺人类的孩子,其实是因为她在夜晚听见孩子哭,便认为孩子哭闹不只是大人的错,否则孩子不会啼哭不止,然后出于生前对小孩子的喜爱,便会将其夺走,自己抚养。从故事来看,它并没有特别令人恐惧的地方,甚至于能够唤起人的共情。而都市传说则是大不相同。它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幽灵、妖怪,甚至是不可名状之物,它们既能产生于人类的恶意,也能产生于自然,甚至于有些主体的产生源头不明,但是行为逻辑都相同——那就是危害人类。举一个提到都市传说就绕不开的例子,在前文也有提到过的——裂口女。据说裂口女在死之前是一个大美女,有一天她去做整容手术时,因嗅到医生的头有腊臭味而不停地扭动, 结果医生不小心剪到了她两侧的嘴巴,那个女人在看到自己毁容的样子后暴怒地杀死了医生并一走了之,后来因市民当她为妖怪而死在乱枪之中。而之后,便是它游走于大街小巷,对所有看见它的人进行提问——“我美吗?”,答案无论是什么,被提问对象都会或被剪刀杀死,或被同样剪开嘴巴。无独有偶,诞生源不明的八尺大人,也是都市传说中令人恐惧的一员大将。八尺大人在最早的描述中,八尺大人一般会对男性人类作为自身猎物目标,最常见是未成年男性。(在其他的版本里,它偶尔会对女性下手)为了抓住它的受害者,它跟踪孩子们几天,甚至是几个月,然后当它停下来时,它将带着孩子离开家人,然后杀死孩子。八尺大人攻击儿童并且不打扰成年猎物。据说这是因为孩子们仍然依赖年长的家庭成员,它可以模仿声音或变形以引诱它的受害者离开。但如果需要的话,它也可以直接杀死成年猎物。它们的行为逻辑只是单纯地为了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单纯的让读故事的人感到恐惧。
其次,便是故事来源的真实性。仍然以姑获鸟为例,关于它的最早的记载是平安时代的福岛县大沼郡的金山村,有着具体的源头,甚至是文献记载。笔者在日本留学的期间,就曾经多次前往香川县当地的历史民俗资料馆查阅记录着怪谈故事的文献资料,其中有香川县本地的怪谈的文献记载,几乎都标注了起源地。此外,如柳田国男先生所编著的《远野物语》、黑木あるじ先生所编著的《全国怪谈》、田中贡太郎先生所编著的《日本怪谈实话》等作品都是对日本各地的怪谈的一个总汇性记载,尽管没有故事发生当地的资料馆那么详细的记述,但是其中也有对故事发生地的记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本著名论坛网站2ch上曾经引发过热议的鲛岛事件,尽管这个故事产生于网络、目的也是单纯地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但仍然被归类于“怪谈”的原因——能在2ch上追溯到其起源处。而如裂口女也好、八尺大人也好的都市传说作为一种表演性的口传文本,具有模糊性、稳定性与警示性等特征,经由口耳相传与网络渠道进行扩散,在传播过程中基本叙述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都市大众的集体叙述,也让其变得无处可寻源头。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实话怪谈”与“都市传说”同为日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现代诞生的实话怪谈与都市传说是有交叉甚至是重合的。但是究其根本,二者在其主体的行为逻辑上和故事来源的真实性上是大相径庭的、具有明显区别的。不能因二者在现代上的相同之处,就忽略怪谈的本质乃至把怪谈混称为都市传说的一部分或是别称。
参考文献:
[1]柳田国男.遠野物語.角川学芸.2004
[2]宫泽伊织.裏世界ピックニック.早川書房.2017
[3]小泉八雲.怪談.ポプラ社.2005
[4]黒木あるじ.全国怪談 オトリヨセ.KADOKAWA.2014
[5]田中貢太郎.日本実話怪談〈全〉.河出書房新社.2023
[6]吴金桓.从小泉八云到水木茂——日本传统妖怪形象的现代变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吴金桓.日本现代妖怪学多元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05).
[8]付博.后现代焦虑表达:中日韩都市传说的虚像与实景[J].北京社会科学,2020(02).
【作者简介】张卢俊(2004.10.16-),男,汉族,重庆市永川人,本科生学历,西北大学在读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通讯简介】邓秀梅(1965.12-),女,汉族,江苏省丰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西北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