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座更换技术的创新与施工质量控制
李养养
陕西交控凯达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桥梁支座作为桥梁结构的关键支撑部件,其性能与状态对桥梁整体安全和使用年限影响重大。随着桥梁建设发展及使用需求变化,桥梁支座更换技术不断面临新挑战与机遇,创新成为必然趋势,而施工质量控制更是确保更换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桥梁支座更换技术的创新方向,剖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同时阐述保障质量控制有效落实的策略,旨在助力桥梁支座更换工作更科学、高效地开展,保障桥梁结构安全稳定,提升桥梁运营质量。
关键词:桥梁支座;更换技术;创新方向;质量控制要点;保障策略
引言
桥梁在现代交通体系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犹如交通网络的 “关节”,保障着人流、物流的顺畅流通。桥梁支座则是这个 “关节” 中的关键支撑元素,它承载着上部结构的重量,缓冲着车辆荷载带来的冲击力,还能适应桥梁因温度、收缩等因素产生的变形。然而,历经长时间的使用以及复杂环境的考验,桥梁支座难免出现诸如橡胶老化、钢板锈蚀、支座脱空等各类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更换操作。
一、桥梁支座更换技术的创新方向
1.1 智能化监测与评估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监测与评估技术在桥梁支座更换中展现出创新潜力。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支座的受力、位移、变形等数据,比如在支座关键部位安装光纤光栅传感器,精确感知微小变化。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汇聚到智能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支座的健康状况进行精准评估,提前预判支座是否需要更换以及最佳更换时机。同时,还能在更换后持续监测其性能恢复情况,对比预设指标,为后续的维护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更换后的支座能良好运行。
1.2 更换工艺与设备创新
在更换工艺方面,创新旨在提高更换的便捷性与精准性。例如,研发新型的支座顶升工艺,采用同步顶升系统,能保证桥梁上部结构在顶升过程中各点受力均匀,避免因局部受力不均造成结构损伤。在设备创新上,制造轻巧且操作灵活的专用支座更换设备,像小型化、可移动的千斤顶组合装置,便于在狭窄空间或复杂桥型环境下进行操作。还可以开发带有智能调节功能的设备,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顶升高度、角度等参数,让更换过程更加高效、安全,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提升整体更换质量。
1.3 新材料应用创新
新材料应用创新为桥梁支座更换带来新机遇。新型高性能橡胶材料被研制出来,其具有更好的耐老化、耐磨损以及高弹性等特性,应用在支座的橡胶垫部分,能显著延长支座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些具备自修复功能的智能材料也开始受到关注,当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微小裂缝等损伤时,材料能自动进行修复,维持支座的性能。还有复合材料制作的支座部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更利于支座的安装和整体性能优化,使支座能更好地适应桥梁复杂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二、桥梁支座更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1 前期准备工作质量控制要点
前期准备工作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首先是施工方案的制定,要结合桥梁的结构特点、支座类型以及现场实际环境等因素,详细规划施工流程、顶升顺序、临时支撑设置等内容,确保方案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检查,支座的规格、型号必须与设计要求相符,材料质量证明文件齐全,顶升设备要提前调试,确保其性能稳定、精度达标。再者,现场的交通组织与安全防护措施要到位,设置清晰的警示标识,合理规划施工区域,保障施工期间交通的顺畅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为后续的支座更换施工营造良好条件。
2.2 更换操作环节质量控制要点
在更换操作环节,质量控制需全方位落实。顶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设的顶升速度、顶升力进行操作,实时监测各顶升点的位移情况,保证同步性,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止桥梁结构出现倾斜、开裂等问题。支座拆除时,注意避免对桥梁下部结构和周边附属设施造成损伤,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保证拆除工作顺利且规范。新支座安装环节,精确调整支座的位置、标高以及平整度,确保其与桥梁上下部结构的连接紧密、贴合良好,使支座能正确传递荷载和适应变形。同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做好现场的施工记录,便于后续追溯和分析质量情况。
2.3 后续验收工作质量控制要点
后续验收工作是确保桥梁支座更换质量的最后把关环节。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更换后的支座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外观方面,查看支座表面有无损伤、变形等情况,橡胶部分是否平整、无裂缝。性能检测上,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支座的竖向承载力、水平位移能力等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比更换前的预期目标,确保支座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此外,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包括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保证资料完整、规范,为桥梁的后续运维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保障桥梁长期安全稳定运营。
三、保障桥梁支座更换施工质量控制有效落实的策略
3.1 人员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人员专业素养提升是保障桥梁支座更换施工质量控制有效落实的基础。一方面,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学习桥梁支座的结构原理、不同类型支座更换的工艺要求以及最新的质量控制标准等知识,比如针对新型智能支座的更换培训,让他们熟悉操作要点。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操作演练,模拟各种复杂工况下的支座更换场景,提高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定期考核,激励他们不断学习提升,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把控质量,保障更换工作顺利进行。
3.2 施工管理规范强化策略
施工管理规范强化对于保障质量控制落实意义重大。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人员,清楚各自在支座更换施工中的任务和质量责任,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规范,对前期准备、操作环节、验收等各阶段的工作内容、顺序、标准等进行细化规定,确保施工全过程有章可循。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赶工等情况影响质量,同时做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保障施工有序、高效进行,使质量控制要求能切实贯彻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中。
3.3 质量监督机制完善策略
完善质量监督机制是保障桥梁支座更换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举措。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重点检查关键工序的质量情况,如顶升操作、支座安装等环节,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采用信息化手段,搭建质量监督平台,实时收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数据,如传感器监测的支座状态数据、施工记录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同时,设立质量奖惩制度,对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要求、施工质量达标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进行严肃处罚,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质量控制工作有效落实。
四、结论
桥梁支座更换技术的创新与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明晰技术创新方向、把握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及落实保障策略,能够让桥梁支座更换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且高效。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优化这些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必将进一步提升桥梁支座更换的质量和效果,保障桥梁安全稳定运营,更好地服务于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推动交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文华.桥梁支座更换同步顶升技术的应用[J].运输经理世界,2023,(21):102-104.
[2]罗培铭.桥梁整体顶升更换桥梁支座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23,(06):97-100.
[3]刘敖然.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支座更换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3,44(04):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