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音乐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绽放音乐潜能

作者

范永红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学区矾山小学 075600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动力,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获得加倍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一、确定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层次

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加倍提升。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分层将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使得教学目标匹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划分应该秉持着总目标和分层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使得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整体上向着总目标的正确方向,使得教学既有正确性,又有导向性,促使分层教学大大提高效率。

例如,教师在设计“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目标时,可以将目标分为总目标、层级目标。总目标:通过学唱、理解和感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激发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组织归属感。同时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能,能准确、响亮、充满感情地在少先队仪式和活动中演唱。层级目标:认知目标:理解队歌的创作背景、地位作用、基本结构、歌词核心思想及其象征意义。情感目标:激发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争做优秀少先队员的愿望。技能目标:准确、流畅、有表情地演唱队歌;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基本力度、速度变化;了解并能在演唱时配合基本的少先队仪式动作,如敬队礼。行为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内化队歌精神,转化为日常学习、生活和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实际行动指南和价值追求。通过总目标和层级目标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实现了细致化的划分,让学生在分层目标中完成各项能力提升,以至于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二、合理划分小学生层次

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是教师需要对于学生进行实际且真实的了解,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认知,进而在进行科学分层的过程中才具有效率。实现对学生的精准化分层,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共同进步。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自主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科学分层,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符合每个层次的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都可以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以至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例如,在教学“赶海的小姑娘”中,教师依据音准将学生分为初级能力水平(C 层次)、中级能力水平(B 层次)、高级能力水平(A 层次)三个层次。C 层次的学生模唱旋律时音高不稳定,容易跑调,需要大量引导和示范。而B 层次的学生演唱主要旋律音高基本准确,在难点音程(如跳跃)或乐句尾音可能稍有不稳,需要少量提醒;A 层次的学生演唱旋律音高精准、稳定,能轻松把握歌曲中的音程关系,极少出错。通过精准的对进行学生层次划分,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侧重,以至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科学安排小学音乐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层次得到有效划分之后,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让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有助于学生挖掘自己的音乐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探究音乐奥秘,促使学生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而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理论知识加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设计,帮助不同层次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例如,在教学“ 放马山歌”中,教师科学安排教学内容:C 层: 重点练习 1-2 个乐句的音准和节奏,使用图形谱辅助,跟老师或录音逐句慢速模唱。B 层: 练习完整乐段,关注歌词清晰度和基本情绪表达,尝试跟着伴奏演唱。A 层: 完整演唱,关注声音控制、情感层次和表现力细节,尝试设计简单的表演动作或为某乐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通过不同层次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具有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以至于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达到个人成长。

四、树立教学评价层次理念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教师在开展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层次性划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以及所培养能力完成考核,使得考核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在考核之后,教师应该对于评价进行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评语,使得评价真实、具体进而打动学生大脑思维,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积极鼓励,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不断提升自己,以至于分层评价取得加倍效果。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中,教师开展分层考核:A 层次学生可以 流畅、精准地演唱整首歌曲,音准和节奏无显著错误;B 层次的学生可以独立、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一个乐段(如第一段),关注音准和基本节奏;C 层次的学生可以跟随教师或伴奏,模唱指定乐句。然后教师进行分层评价:对C 层学生:“这学期你在《我们的田野》演唱中,能努力跟随大家,声音越来越自然了。看到你更投入了,真棒!如果能更清楚地唱出‘稻田’、河流’这些词就更好了。” 对 B 层学生:“你可以独立完成演唱已经非常厉害了,希望你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更细腻。”对A 层学生:“你的演唱优美动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非常深刻,‘起伏的海面’那句的力度处理尤其精彩。你为尾声创作的旋律很有意境。期待你未来更精彩的音乐表现!”真诚且有价值的评语激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持续发掘潜能。

五、结论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利用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层次和教学评价实现课堂教学有层次、有步骤的推进,从而推动学生持续发掘音乐潜能。

参考文献

[1] 代超 , 焦玉梅 . 小学音乐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探究 [J].华夏教师 ,2025,(11):74-76.

[2] 马天羽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施 [J]. 华夏教师 ,2025,(10):126-128.

[3] 李莎莎 . 民族音乐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路径探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5,(06):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