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下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创新探究
余旦妮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214000
引 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工作进入到了以核心素养为主旨的新时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并希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能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理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一、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体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全过程中,应从全面的层面上建立教学目标,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定,以此保障全面性与可操作性[1]。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单元 采山谣》为例,其教学目可设置为:学生能演唱《八月桂花遍地开》、《打枣》等歌曲,掌握其节奏特点与旋律特点;通过欣赏《树叶儿飘飘》、《溜溜山歌》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音乐特点和风格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参与“夸秋天”等综合性表演活动,能够创作自己的歌曲《溜溜山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与展现力;学生学习竖笛吹奏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竖笛吹奏技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逐步将单元整个教学目标与各个课时教学相契合,以此促使目标能更好地落实在教学中,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助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整合
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是实现教学一致性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音乐单元教学的整体实施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与处理,让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条理性与连续性,有利于学生更好、更深的理解音乐知识与技能[2]。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单元 五彩民族风》为例,教师能够依据该单元学习资料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然后以民族音乐为单位主题来指导学生以多样性的方式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理解与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先将《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来让学生欣赏,从而让他们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之后再教给他们如何把这两首歌曲唱好,即在唱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重作品的旋律、节拍,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体会到这种特殊、别样的魅力与情调;最后就是利用竖笛演奏 (- ),从而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与技巧,以提高学生运用音乐能力。这样,学生在所获取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每个民族音乐作品所代表的文化艺术特色,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民族归属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途径,针对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性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 [3]。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单元 四季放歌》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育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台风的环境,使学生感到这首曲子的急迫气息;然后让学生了解该歌曲的节奏与音乐风格,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用歌唱以及表演的方式传递出这首乐曲的情感,再利用我的创意改变(四季歌)让每个学生根据四季的特点自行创编自己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论知识以及技巧有较多的了解与吸收。
结束语
综上所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对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推动小学生音乐水平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明确目标、重构教材、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建立检测标准等方法可以使小学音乐课更科学高效。但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大范围内落实应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还有待于更多音乐教师的探索与创新,因此在未来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推广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并在其中融合大单元教学模式,以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洪洁 .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方法——以“悠扬民歌”单元为例 [J]. 琴童 , 2023, (22): 51-53.
[2] 谭晓霞 . “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音乐单元教学设计——以“多彩的乡音(二)”单元教学为例 [J]. 新教育 , 2023, (34): 59-61.
[3] 施萍 . 智能技术赋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以歌曲教学《西风的话》为例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3, (22):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