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进策略研究

作者

曾玲玲 方艳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九集镇涌泉完全小学 441000

引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课外时间得到释放,这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的课程安排,更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合作模式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互动与资源整合,为课外阅读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实践支撑,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积累、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家校共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推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学校承担着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职责,两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教育方式和资源上又各具优势,通过家园共育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与整合,使教育更加全面、持续和个性化,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推进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仅靠学校布置任务缺乏家庭的配合与监督,学生的阅读难以形成持续性和深入性,反之当家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时学生能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时间保障,还能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和乐趣,所以家园共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更有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目标一致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协作、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等方式共同承担起对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责任,其核心在于建立一种平等、互动、互补的教育合作关系,使教育过程更加系统化、个性化和持续化,传统教育观念中学校被视为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家庭处于辅助地位,这种单向传递式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家园共育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倡导家长参与教育全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指导、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课后作业,还可以通过亲子共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拓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真正实现“家校一体”的教育生态。

三、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进策略

(一)构建家校联动的阅读共同体

在课外阅读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搭建平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阅读生活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家校阅读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还应包括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外部资源,共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组织“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邀请家长每周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记录读书笔记,定期举办“家庭阅读分享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展示阅读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家长对孩子阅读情况的了解,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实现了家校共育的目标,还可以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与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这种合作能够增强孩子们对书籍的喜爱,还能帮助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科学的阅读计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盲目阅读或浅层阅读的问题,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上联合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目标和进度安排,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神话故事”主题推荐相关课外书籍如《中国神话故事集》,并与家长沟通制定每月阅读两篇神话故事的计划,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完成每日30 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通过这样的规划能保证阅读量的积累,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确保阅读计划的有效实施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班级微信群或阅读打卡小程序实时反馈学生阅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这能增强家校互动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就感,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持续的阅读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创设情境化的阅读实践活动

阅读不只是信息的获取,更是情感的体验和文化的浸润,在家校共育背景下教师应联合家长设计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比如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合家长策划“走进三国”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相关影视作品,鼓励家长带孩子实地探访三国文化遗址,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直观的感受,使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设置“我来讲三国”演讲比赛、“我的三国人物卡”制作活动等,激发学生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表达形式,这类活动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了家校共育在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四)建立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机制

传统的阅读评价往往侧重于考试成绩或书面测试,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态度、兴趣与能力的发展,所以应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由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绘制故事情节图,邀请家长参与点评给予鼓励性建议;设立“阅读之星”评选机制,综合考量学生的阅读量、表达能力和参与度,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入课外阅读,通过这种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能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成长轨迹,有助于增强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多元化的评价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尝试,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论: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推进需要学校与家庭的深度融合与协同配合,通过构建家校联动的阅读共同体、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创设情境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以及建立多元化的阅读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强化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家长的教育参与度,共同打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阅读生态,只有家校携手才能真正实现“以读促学、以读育人”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淑铭 .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18):126-128.

[2] 吴红霞 . 家校合作共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J].2024.

[3] 马文婷 .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J]. 智慧少年 ,2024(1):0189-0191.

[4] 曹丽君 . 家校共育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高效策略研究 [J]. 互动软件 , 2023(7):1221-1222.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0.0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