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实践
李飞
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深基坑支护技术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周边环境稳定以及工程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然而,由于高层建筑基坑施工环境复杂,涉及土体稳定性、地下水控制以及周边环境安全等多方面问题,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技术要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技术创新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深基坑支护技术要点
1.1 支护结构选型
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选型是基础且关键的步骤。基坑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施工要求是选型的重要依据。例如,钢板桩支护具有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但其抗弯能力相对较弱;地下连续墙支护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整体性,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但施工成本较高。在实际工程中,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以某沿海高层建筑基坑为例,其地质条件为软土层,且周边有重要市政管线,经过详细论证,最终选择了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既保证了基坑的稳定性,又有效保护了周边环境。
1.2 地下水控制技术
地下水是深基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控制技术直接影响基坑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常见的降水方法包括轻型井点降水、深井降水和真空降水等。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的土层,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降水深度有限;深井降水则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降水深度大,效果显著,但施工难度和成本较高。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基坑的地质条件和降水要求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法。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由于基坑深度较大且地下水位较高,采用了深井降水技术,通过合理布置降水井,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确保了基坑的干燥施工环境。同时,在降水过程中,还需注意监测地下水位变化,防止周边土体因降水而发生坍塌。
1.3 监测与预警技术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监测与预警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周边环境监测。支护结构变形监测通过在支护结构上安装位移传感器和应变计,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地下水位监测则通过在基坑周围布置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周边环境监测主要关注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市政管线的变形情况。监测数据的分析是预警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预警模型,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监测发现支护结构局部变形超过预警值,经过分析判断是由于基坑一侧土体压力增大导致,及时采取了加固措施,避免了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
2 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2.1 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核
施工方案是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指导文件,其编制和审核至关重要。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等内容。施工工艺需详细描述支护结构的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施工进度计划应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符合要求;质量控制措施需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安全应急预案则需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施工方案的审核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审核小组,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查。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施工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通过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施工过程协调与管理
深基坑支护施工涉及多个专业和工种,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与管理至关重要。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机制包括施工进度协调、施工质量协调和施工安全协调。施工进度协调需确保各工序之间的衔接顺畅,避免出现窝工现象;施工质量协调需确保各施工环节的质量符合要求,及时处理质量问题;施工安全协调需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的管理要点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材料管理。人员管理需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设备管理需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材料管理需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未出现重大施工问题。
2.3 安全风险管理
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如基坑坍塌、地下水突涌和周边环境破坏等。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风险识别需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风险评估需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风险控制需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和风险矩阵等。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多个安全隐患,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3 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
3.1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控
支护结构是深基坑支护的核心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施工验收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控制需确保支护结构所用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如钢材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需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如钢板桩的打入深度、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浇筑质量等;施工验收质量控制需对施工完成的支护结构进行全面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包括材料检验标准、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通过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和施工工艺控制,确保了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3.2 地下水控制质量控制
地下水控制是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不容忽视。地下水控制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降水效果控制、降水设备维护和降水过程监测。降水效果控制需确保地下水位降低到设计要求的深度,防止基坑积水;降水设备维护需确保降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降水过程监测需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及时调整降水方案。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包括降水效果验收标准、设备维护标准等。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通过严格的降水效果控制和设备维护,确保了地下水控制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始终处于设计要求范围内。
3.3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是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监测设备校准、监测数据采集和监测数据分析。监测设备校准需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监测数据采集需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分析需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包括设备校准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通过严格的监测设备校准和数据采集,确保了监测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基坑施工过程安全稳定。
4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4.1 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新型材料的使用还可以减少支护结构的厚度,降低施工成本。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支护结构的主要材料,不仅提高了支护结构的抗压强度,还减少了支护结构的厚度,节省了施工空间。
4.2 新技术的引入
新技术的引入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例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通过BIM 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此外,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实时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通过引入 BIM 技术和智能监测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4.3 绿色施工理念的融入
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绿色施工理念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施工强调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土方开挖量,采用环保型降水设备降低施工噪音和废水排放等。此外,绿色施工还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将基坑开挖产生的土方用于周边绿化或土地平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例如,在某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和采用环保型降水设备,有效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绿色施工的目标。
5 结语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合理选择支护结构、有效控制地下水、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以及引入新材料、新技术和绿色施工理念,能够有效保障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灵活应用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意 , 单立锋 , 曾治国 , 等 . 探究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33):100-102.
[2] 尚继发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9(18):46-48.
[3] 张健儒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0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