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刘德敏
身份证号码:510722198110212614
引言
水利项目施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施工环境常常极为复杂,涵盖了地质条件的多变、气候的不确定性以及水文条件的复杂等因素。同时,水利项目施工涉及到众多专业领域和技术环节,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极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也日益凸显。有效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损失。因此,深入研究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水利项目自身的成败,更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福祉有着深远影响。
1 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类别
1.1 自然环境风险
水利项目通常依水而建,施工地点多处于河流、湖泊等水域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区域的地质构造、土壤特性差异巨大,可能存在断层、溶洞、软弱土层等不良地质现象,这给工程基础施工带来极大挑战,易引发地基沉降、塌陷等问题。水利项目施工周期往往较长,期间会历经多种气候条件变化。暴雨、洪水、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暴雨可能造成施工现场积水,影响施工设备正常运行,甚至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洪水一旦来袭,可能冲毁施工临时设施、淹没施工场地,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部位造成严重破坏;台风则可能损坏施工用的脚手架、塔吊等大型设备。水利项目施工受水文条件影响显著,河流水位的季节性涨落、水流速度与流量的变化,都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在进行水下作业时,较高的水位和湍急的水流可能增加施工难度,甚至威胁施工人员安全,且可能对围堰等临时结构造成过大压力,影响其稳定性。
1.2 技术风险
水利项目设计需综合考虑众多因素,若设计人员对地质、水文等条件掌握不充分,或设计过程中出现疏忽,就会导致设计方案存在缺陷。例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其无法承受实际运行中的荷载;对施工工艺的选择不当,无法满足工程质量与进度要求。水利项目施工技术含量高,需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然而,部分施工单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仍沿用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这在复杂地质条件或大型水利项目施工中,难以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如在大型水坝建设中,若不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施工设备的性能与状态直接影响施工效率与质量。若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购置质量不合格或陈旧老化的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设备频繁出现故障,不仅会延误工期,还可能因设备运行不稳定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设备操作人员若对新设备操作不熟练,也无法充分发挥设备性能,影响施工效果。
1.3 管理风险
水利项目施工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主体,若各参与方之间沟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协调困难的问题。例如,设计变更时,建设单位未能及时将变更信息传达给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导致施工错误或延误;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对质量标准理解不一致,引发质量纠纷。合理的施工计划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若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对工程难度、资源供应、天气因素等考虑不周全,导致施工进度安排不合理,各工序之间衔接不紧密,就会出现施工中断、窝工等现象,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安全管理是水利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不规范,这些都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工程停工整顿,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与不良社会影响。
2 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2.1 风险识别与评估策略
组建专业的风险识别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地质专家、水利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运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团队成员充分讨论,广泛收集可能影响水利项目施工的风险因素;采用德尔菲法,向多位业内资深专家发放问卷,征求他们对各类风险因素的看法,经过多轮反馈与整理,确定最终的风险清单。针对已识别出的风险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利用风险矩阵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借助故障树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定量分析方法,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具体数值,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准确依据。
2.2 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自然环境风险,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充分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根据勘察结果优化设计方案,采取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气象信息预警机制,提前获取极端天气预警信息,据此制定应急预案,如在暴雨来临前,加固施工临时设施、转移施工设备与材料等。在技术风险应对方面,强化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评审,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缺陷。鼓励施工单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程度。对于管理风险,建立健全项目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各方参与的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施工计划管理,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跟踪与调整,确保施工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
2.3 风险监控策略
构建全面的风险监控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类传感器,如对建筑物沉降、位移进行监测的位移传感器,对水位、流量进行监测的水文传感器,对施工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设备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安排专人负责风险监控工作,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若发现风险指标超出预警阈值,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对已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 总结
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关系到水利项目的成败。通过对自然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准确识别与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同时构建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实现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春迪 . 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J]. 工程技术 ( 文摘版 )·建筑 :00089-00089[2025-06-19].
[2] 宋悦豪 , 朱倚麟 , 姚豫 .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 [J]. 水上安全 ,2025(4).
[3] 顾艳丽 . 道桥施工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策略研究 [J]. 中国厨卫 ,2024,23(9):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