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李海晓
万荣县城镇中学044200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融合,鼓励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传承发展。《传承核心思想理念》一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感悟其当代价值,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本案例是在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实践。学校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环境。班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对核心思想理念的认识仍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当代价值的深入思考。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学生查阅古代典籍、列举古人治国修身的思想,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内容。
责任意识:通过对现代生活中倡导的价值观的探究和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的解读,引导学生能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当代价值,提高文化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基本内涵。
难点:分析核心思想理念的当代价值,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践行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以问题激发思考
教师展示二十四节气图表,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它反映了我们祖先怎样的智慧?
学生踊跃回答,有的说这是二十四节气图,有的说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
教师点头肯定:是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一年中季节、气候变化规律的总结,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探究环节:小组合作探究核心思想理念
教师将班级分为六个小组,每组负责探究一项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教师说明:请各组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任务:一是解释这一理念的基本含义;二是找出古代典籍中的相关名言;三是分析其当代价值;四是举例说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这一理念。20分钟后请各组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适时给予指导。
3. 交流环节:汇报分享探究成果
讲仁爱小组代表汇报: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强调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代价值在于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帮助社区老人和儿童,践行仁爱精神。
教师评价:非常好!你们不仅理解了仁爱的含义,还能结合当代实际思考如何践行,这正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其他小组依次进行汇报,教师针对每组汇报给予适当评价和补充,并引导学生思考各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4. 深化环节:案例分析与价值探讨
教师展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花标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标志设计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理念?
学生踊跃发言,有的指出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有的说它展现了中国传统图案之美。
教师补充:雪花标志融合了中国结和二十四节气的元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对自然的尊重。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运用。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传统文化理念的体现?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有的提到春节习俗中的家庭团聚体现和合理念,有的谈到班级互助体现仁爱精神。
5. 实践环节:设计传统文化展示活动
教师分发活动设计表格:请各小组设计一个展示核心思想理念的活动,可以通过故事、歌谣、诗文、名言、影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让传统思想与当代发展相结合。
学生根据表格要求,填写活动名称、目标、时间、展示内容、形式和流程等内容。
尚和合小组设计了和而不同文化展,通过收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展示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理念。
崇正义小组策划了校园正义使者评选活动,表彰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公平正义的同学,弘扬正义精神。
教师对各组设计给予肯定和建议:你们的创意很好,活动设计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希望这些活动能够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
(四)课堂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这些理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重要精神资源。传承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希望大家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观察记录核心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一周后交流分享。
三、案例成效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有了系统的认识,理解了其当代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责任感。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大多数的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多数的的学生能够主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核心思想理念。学生设计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也在校园内陆续开展,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