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
都书迪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新安镇中心小学 131525
一、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主动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需求。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它打破了静态的课堂模式,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过程,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深入探究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多重意义。从学生角度而言,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角色的语言、行为与情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同时,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互动,能显著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从教学效果来看,角色扮演教学法能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学习童话类课文时,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能更直观地理解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此外,这种教学法还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良好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依托角色扮演,深化汉字形义联结
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其形义结合的特点为角色扮演教学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汉字的字形与意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深层联结。在教学象形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特点,如 “山”“水”“日”“月” 等,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模仿汉字的形态,并阐述自己所表现的汉字含义。例如,在学习 “山”字时,几名学生可以并排站立,身体微微隆起,模拟山峰的形态,同时向其他同学解释 “山” 字像连绵起伏的山峰。对于会意字,教师可设计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理解其意义。以 “休” 字为例,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 “人”,另一名学生扮演 “木”(树木),“人” 靠在 “木” 旁休息,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能直观理解 “休” 字 “人靠在树上休息” 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主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汉字形义的记忆,还能培养观察能力与想象力,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识字效率。
(二)借助角色扮演,建构文本人物认知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无论是童话、寓言还是记叙文,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物形象。教师可借助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与行为动机,建构对文本人物的深刻认知。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 狐狸和老虎。然后,让学生分组扮演狐狸和老虎,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如狐狸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的样子,以及老虎 “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的状态。学生在扮演过程中,需要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思考狐狸为什么敢欺骗老虎,老虎为什么会相信狐狸。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将文本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笨。在后续的讨论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使学生对寓言的寓意有更清晰的认识,提升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三)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口语交际效能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扮演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效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表达与应对。在教学 “学会道歉” 这一口语交际主题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如 “不小心打碎了同学的文具”“忘记参加约定好的活动” 等。让学生分别扮演犯错者和被冒犯者,进行道歉与回应的对话练习。在角色扮演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道歉时应使用的礼貌用语、语气态度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歉意。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对不当之处进行及时指导。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他人沟通,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四)运用角色扮演,促进学科知识融合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综合情境中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与跨学科思维。在学习描写季节的课文时,如《秋天的雨》,教师可以结合美术、音乐学科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秋天里的不同事物,如秋雨、银杏树、枫树、田野里的庄稼等。扮演 “秋雨” 的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秋雨的特点,如 “我是秋天的雨,我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扮演 “银杏树” 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黄色银杏叶,并描述 “秋雨吹过,我扇动着黄色的小扇子”。同时,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语文知识进行表达,还结合了美术绘画和音乐欣赏,实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感受秋天的美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四、结语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依托角色扮演深化汉字形义联结、借助角色扮演建构文本人物认知、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口语交际效能、运用角色扮演促进学科知识融合等创新策略,能使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不断探索创新应用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欣燃 .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J]. 求知导刊 ,2025, (17): 89-91+118.
[2] 王洁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分级阅读方法分析 [N]. 山西科技报 ,2025-06-05 (A05).
[3] 吴梓琪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路径 [N]. 科学导报 ,2025-06-05 (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