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付应东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符号象征和制度规范的总和,体现企业的核心精神与独特个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思想引导、政治教育、道德培育等方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两大核心要素,其深度融合的本质是通过政治引领文化方向、文化软化教育形式,最终实现“思想入心、文化落地”。
一、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解读
(一)作用目标一致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均以“凝聚共识、规范行为、提升效能、推动发展”为核心导向,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全面成长。
(二)指导思想相同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底座,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同频共振。
(三)作用方式类似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作用方式上均通过“价值引导、行为规范、情感共鸣、持续渗透”等路径影响员工的思想与行动,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需通过“作用协同、思想统一、方法创新”三个维度实现,形成相互赋能、动态平衡的治理体系:
(一)作用融合:功能互补,协同增效
1. 目标协同
企业文化作用: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统一员工思想、提升品牌影响力并激发创新活力。(如华为“狼性文化”激励技术攻坚)
思政教育作用:通过政治引领、合规保障与社会责任践行,确保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与社会价值共生。(如国家电投“绿色党建”推动双碳目标)。
融合策略:通过制定《文化- 思政协同目标清单》,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量化、可执行的战略行动,确保二者在目标设定、资源配置与考核评估中协同发力。
2. 资源共享
人才共享:通过文化部门与党建部门的人才交叉任职及双导师制,实现“业务能力提升”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双向融合,推动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如宁德时代“红绿双导师制”:红导师解读国家政策、强化合规意识、引导社会责任实践;绿导师传授专业技能、制定职业发展路径。通过人才共享机制,将党建要求融入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全流程。)
平台共建:开发企业“文化- 党建”融合数字化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将“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将“价值观倡导”升级为“数据可追踪的行为习惯”。(如中石化“智慧党建”含企业文化案例库、双碳专题等模块,让员工在参与中自发成为文化与政策的传播者、践行者。)
(二)思想融合:价值观同构,精神共振
1. 核心价值观统一
国家价值观植入:将“爱国、创新、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量化、可执行、可评估的行为准则,企业不仅能实现政治合规与社会认可,更能构建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如比亚迪“产业报国”、华为“备胎计划”),并形成“国家- 企业- 员工”价值共创的正向循环。
企业价值观升华:提炼文化口号时融入政治要求,是将国家战略内化为组织行动的基因。通过“政策解码 - 文化重构 - 行动落地”的闭环,企业不仅能获得政策红利,更能构建差异化的文化护城河(如腾讯“科技向善”呼应“网络强国战略”、宁德时代“绿色创新”支撑双碳目标)
2. 意识形态引导
文化符号政治化:即将政治引领与文化传播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情感共鸣与场景化叙事,以文化人,以史润心,让价值观从口号变成行动,从行动变成信仰。(如小米年会播放《觉醒年代》中“新青年”追求真理的片段,类比科技攻坚精神;CEO 雷军衔接“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创业初心。
政治话语生活化:即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员工可感知、可践行的生活化叙事,通过具象的“员工故事”诠释国家政策,既能提升政治引领的亲和力,又能激发员工的价值认同与行动自觉。(如海尔从“共同富裕”中提炼“人人创客、人人共赢”,将“共同富裕”解读为“激活个体价值、释放群体潜能”,证明了当员工从“听政策”变为“讲故事”,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践行”时,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入行”。)
(三)方法融合:创新载体,双向渗透
1. 活动设计融合
将思政元素融入企业文化活动:通过自然、持续、互动化的设计,可避免“两张皮”现象,实现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渗透。(如华为“心声社区 + 科技伦理”融合模式、腾讯“科技向善工坊”、宁德时代“绿色创新 + 双碳党建”等企业的实践证明,这种融合不仅能降低合规风险、提升政策响应速度,更能塑造“负责任创新者”的品牌形象,吸引价值观驱动的顶尖人才。
思政教育中嵌入文化体验:国家电投“绿能先锋”党建活动结合光伏技术培训,党员既学政策又练技能。
2. 技术赋能融合
数字化工具:开发“文化 - 党建”元宇宙空间,如中国移动“ 5G+ 红色云展厅”,员工可虚拟参观革命圣地并参与文化答题。
AI 精准推送:即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及发展阶段定制化推送思政与文化内容(如销售岗学“诚信文化”,研发岗学“科技自立政策”)。
结束语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需打破“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通过目标共定、价值共生、方法共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未来,企业需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变革、代际差异与全球化挑战,让文化软实力与思想引领力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参考文献:
[1] 邬旭 .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35):13-15.
[2] 舒悦 , 马守山 .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36):7-9.
[3] 李媛 .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J]. 法制与社会 ,2024(11):63-64.
[4] 夏青海 . 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探究 [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23(3):114-117,123.
作者信息:付应东,男(1981.2 -),汉族,安徽霍邱人,本科,中级政工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