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物加固改造技术研究
彭港 苏庆贺
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在城市快速扩张与功能更新的大背景下,众多建成时间较早的建筑物在当前城市中仍承担着居住、办公、商业和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然而,受限于当时的设计规范、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及使用年限的限制,这些建筑普遍存在结构性能退化、功能布局不合理、安全隐患增多、节能环保性能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高标准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功能性要求。特别是在应对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方面,部分老旧建筑缺乏足够的承载能力,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旧建筑物的加固与改造已不仅是结构层面的技术问题,更成为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更新以及既有公共建筑功能提升的过程中,亟需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经济可行、操作性强的加固改造技术体系。因此,深入研究旧建筑物加固改造的理论依据、技术路径和工程实践,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使用环境、改造目标下的加固策略,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的综合性能与使用价值,也为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旧建筑物加固改造的技术背景与必要性分析
旧建筑物加固改造的技术背景可从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法律政策、文化保护等多方面加以理解。从结构安全角度出发,许多旧建筑由于服役时间长、环境侵蚀强、荷载变化频繁、维护不到位等因素,其承载能力与耐久性明显下降,部分建筑出现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沉降开裂等病害,迫切需要通过加固手段恢复其力学性能。从使用功能方面看,随着居住习惯、商业模式、空间布局等不断更新,旧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采光通风、节能环保等指标已远远落后于现代建筑标准,加固改造成为提升建筑功能的主要手段。从政策法规层面,近年来国家及地方陆续出台支持旧建筑加固改造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改造目标、资金支持与实施机制,为技术推进提供政策保障。
二、旧建筑物结构类型及其典型病害分析
在我国,旧建筑物结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 -剪力墙结构、砖木结构以及少量钢结构与混合结构。不同结构体系其受力机制与抗震性能差异较大,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病害特征。砖混结构由于材料强度低、整体性差,是抗震能力最弱的结构类型,常见病害包括墙体开裂、基础沉降、连接构造松散等;框架结构虽然有较强的竖向承载能力,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较易出现柱节点破坏、梁端裂缝、楼板变形等问题;剪力墙结构则多集中于墙体裂缝、配筋不足、施工缺陷等;砖木结构则常见木构件腐朽、虫蚀、连接脱落等病害。对于钢结构建筑,锈蚀是其主要问题,尤其在潮湿和污染环境中表现更为严重。
三、旧建筑物加固改造的主要技术体系与施工方法
旧建筑物加固改造通常分为局部加固与整体加固两类,其选择依据建筑现状、改造目标及资金条件而定。常用的结构加固技术包括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裂缝注胶修复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等。增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在受力构件外部增设钢筋混凝土层,提升其承载能力,适用于梁柱受力不足的构件;外包钢加固法则通过钢板包裹构件并与原构件可靠连接,提高其受力性能与延性,施工周期短但对施工精度要求高;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广泛应用于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中,其材料轻质高强,适用于狭窄空间和轻量化要求的改造;碳纤维加固法在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预应力加固法通过施加外部预应力调节内部应力状态,常用于梁板结构加固。
四、功能性改造与节能提升技术集成应用
旧建筑加固改造不仅仅是结构层面的修复,更应结合现代建筑需求进行功能性提升与节能性能升级。功能性改造方面,应充分考虑空间布局优化、使用功能调整、无障碍设计、安全疏散系统设置等内容,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与安全舒适性。节能性能提升方面,应依据建筑节能标准对围护结构进行保温处理,如外墙外保温、屋顶隔热、门窗更换、高效空调系统与智能照明系统配置等,提升建筑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在改造过程中,绿色建材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应成为重要内容,如采用光伏屋面、地源热泵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实现建筑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对于历史建筑或文保建筑,应在尊重原貌基础上,通过结构隐性加固、局部性节能措施与可逆性干预手段,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五、典型改造工程实例与技术应用成效分析
以某城市中心老旧办公楼改造项目为例,该建筑建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存在承载力不足、布局不合理、设备老化、能耗高等问题。在前期结构评估中发现部分梁柱存在裂缝、碳化严重、钢筋锈蚀等现象,承载力不足 20% 。为提升结构性能,设计团队采用碳纤维布加固主要梁柱,钢板加固二次受力构件,同时增设剪力墙以增强抗震能力。在功能改造方面,对室内布局重新划分,设置开放式办公区与多功能会议空间,并引入新风系统与高效照明系统。在节能提升方面,对屋面与外墙进行外保温改造,采用三层中空玻璃窗,更换能效等级高的空调系统。
结论:
旧建筑物加固改造是城市更新与建筑再利用的重要手段,既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提升结构安全性的技术任务,也是实现功能优化、节能环保与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旧建筑加固改造的背景与需求,阐述了结构类型、病害表现、加固技术体系及施工控制要点,并结合典型工程探讨了技术应用成效。研究表明,科学评估、合理设计与精细施工是实现加固改造目标的核心支撑,未来应加强标准化建设与新技术推广,推动加固改造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期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超 , 宫武伦 , 邵正明 , 等 .CGM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系列产品在建筑物改造方面的应用 [J]. 混凝土 ,2000,(10):64-65.
[2] 胡长华 , 祝玲 . 长江重要堤防穿堤建筑物加固工程安全监测设计 [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0,(S1):9-12.
[3] 袁广林 , 袁迎曙 . 大空间、复杂结构建筑物平移技术研究与应用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0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