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暖通设施运维中的能效管理与优化策略

作者

刘斌

北京中电凯尔设施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102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的加大,建筑行业面临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碳排放的双重挑战。暖通设施作为建筑中的核心部分,其能效管理和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寒冷和炎热地区,供暖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可占总能耗的30% 至 50% 。提升暖通设施能效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支持可持续发展。暖通设施的能效管理涉及设计、设备选型、运行调控和维护等方面。传统的运维依赖经验管理,缺乏精细化和系统化的优化。随着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对能源效率和舒适度的需求,因此,如何创新管理手段和优化策略,提升暖通设施整体效率,成为当前建筑运维的关键课题。

一、暖通设施的能效管理现状

暖通设施的能效管理主要包括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能源消耗的分析与评估、以及根据实际需求对设备进行优化调节。目前,许多建筑仍采用传统的手动操作模式,设备运行状态和能效监控缺乏实时数据反馈,导致了能效浪费。尤其是在老旧建筑中,暖通系统的设备老化和系统设计不合理,常常出现设备负荷过大、运行效率低下的情况。虽然一些现代建筑已经引入了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与远程控制实现了能效优化,但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普及度和实施效果仍然不理想,导致建筑能效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暖通设施的能效管理而言,设备的选型和运行模式尤为关键。传统的暖通设施设计多依赖经验,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通常没有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进行精确的计算和优化,导致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此外,缺乏实时的能效评估和管理机制也是造成能效浪费的重要原因。许多建筑在运行过程中,设备未能及时得到调整,无法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确匹配,导致了高峰时段能耗过大,低谷时段设备过度运行的情况。

二、暖通设施能效优化技术

随着暖通设施能效管理问题的日益突出,许多技术手段应运而生,用于提升暖通设施的运行效率。智能控制系统是当前能效优化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结合,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建筑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暖通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温度需求调节空调和供暖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能源的浪费。同时,智能化控制系统还能够根据气候变化和历史数据预测能耗,并提前调节设备的运行模式,以确保系统在最优状态下运行。

另一种常见的能效优化技术是变频驱动技术。变频驱动技术通过根据负荷变化调节设备的转速,有效避免了传统定速设备在低负荷运行时造成的能效损失。例如,空调和通风系统在低负荷时通过降低风机转速、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来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同时,变频技术能够根据实时需求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动态调节,从而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能效水平。

热回收技术也是暖通系统能效优化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回收建筑中产生的废热来供暖或为空调系统提供能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能源,还能大大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近年来,随着换热设备的进步,换热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高效的换热设备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浪费,特别是在大型建筑中,采用高效的换热器能显著提高暖通系统的整体能效。

三、智能化控制系统对暖通系统节能的影响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暖通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成为实现节能优化的重要手段。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建筑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暖通设备的运行状态,以确保系统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挥最佳能效。通过智能化控制,不仅能够实时调节室内温度,还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建筑内部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能效。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数据驱动的优化能力。通过采集建筑内外的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模型,系统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建筑的实际需求。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智能控制系统提前做好调节准备,并对空调、供暖等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精确调整。相比传统的控制方式,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响应环境变化,并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能源效率。

此外,智能化控制系统还能通过持续学习和优化,不断提高系统能效。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系统可以识别出哪些运行模式最节能,并据此调整控制策略,减少能源浪费。智能控制系统不仅降低了人为操作错误的风险,还通过自动化的调节方式,实现了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四、暖通系统能效优化的综合策略

要实现暖通系统的节能目标,单一的技术手段和策略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必须从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优化。在系统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需求,合理选择暖通设备和系统结构,避免设备过度配置和冗余设计,确保系统配置的合理性。同时,应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设计系统的供热和制冷方案,采取分区控制和智能调节,确保各区域根据需要进行能源供应,从而最大化能源利用率。

施工阶段,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优化管网布局,减少热损失和气流浪费,避免复杂管道布置,这不仅提高系统能效,还能降低建设成本。运行阶段应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调节,确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智能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温湿度等数据,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节设备运行,保证精细化管理和节能效果。

此外,定期的系统检测和维护也是关键。通过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管道漏水、设备老化等,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系统检测还可通过数据反馈,评估运行效果,进一步优化参数。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操作人员按标准流程操作,避免人为失误导致能效浪费。

五、结论

暖通系统能效的优化不仅关乎节能减排,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控制、变频驱动和热回收技术,并在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实施综合优化策略,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能效。同时,智能化控制系统为节能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凭借数据驱动和自动调节能力,能够实时响应环境变化,确保系统在最佳能效状态下运行。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暖通系统的能效优化将更依赖于智能化和数据化,进一步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范广好 . 商业广场项目暖通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实施方案 [J]. 大众标准化 ,2022,(11):107-109.

[2] 茆在辉 , 苏红青 , 赵奕华 . 医院后勤暖通系统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探索 [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4,25(04):26-31.

[3] 刘浩 . 海外中东地区发电厂暖通工程问题分析 [J]. 居舍 ,2019,(04):5.

[4] 刘 洋 恺 . 暖 通 空 调 设 计 中 地 源 热 泵 应 用 分 析 [J]. 工 程 与 建设 ,2024,38(01):75-7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