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竞丹

泗洪育才启明学校 223900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培养等,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基于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其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积极思考和深入分析才能真正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增强对抽象数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使其在面对新知识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小学生智力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思维的良好平台,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提升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以及创造力等多种认知能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这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注重思维训练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为其今后各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为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当前的学习,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现代社会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日益重要,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决策,这种能力将贯穿于学生后续学习阶段,尤其在初中、高中乃至高等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有序的思维方式,所以小学阶段的思维训练是教育任务的核心之一,更是为学生终身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公园游玩,每辆小火车可以坐 6 个人,现在有 4 辆小火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加法来计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10 辆、20 辆小火车,用加法计算还方便吗?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乘法的简便性,激发他们对乘法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热情。

(二)引导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并观察圆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圆心?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方法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思维碰撞,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教师要合理分组,明确小组任务和分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然后计算每个面的面积再相加;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了思维的碰撞和提升。

(四)加强变式训练,拓展思维深度

变式训练是指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情境或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变式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练习题,比如先给出 23×12 的计算,然后改变题目条件,如 23× (10+2)、 (20+3)×12 等,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注重评价反馈,激励思维发展

评价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当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后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如“你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方法也很巧妙,值得大家学习”;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指导和鼓励,如“你在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出现了错误,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对”,通过这样的评价反馈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结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合作学习、加强变式训练和注重评价反馈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贵玺 .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评《现代小学数学思维 能 力 培 养 研 究 》[J]. 科 技 管 理 研 究 , 2023, 43(18):I0022-I0022.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3.18.047.

[2] 高莉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以六年级”扇形的认识”为例 [J]. 课堂内外 ( 初中版 ), 2025(4):90-92.

[3] 欧雪球 .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J]. 好日子 ,2023:55-57.DOI:10.3969/j.issn.1671-2609.202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