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同课异构视域下英语视频课教学设计探究

作者

游辉艳

福建省邵武一中

一、引言

人教版教材在学生用书每个单元的最后设计了 sideotime 板块,视频内容的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清晰地道,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然而,在对英语视频的实际应用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无法将视频与本单元主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播放视频较为耗时,直接省略等问题。本文将通过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探讨两份英语视频课教学设计的异同点,旨在探索英语视频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同课异构活动中的教学设计对比与分析

本次活动选用的教学文本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Unit1Art 的 video time 板块,该视频时长 4 分 36 秒,介绍了中国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该视频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这幅画作的概况;接着依照从右到左的观赏顺序,展示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的内容细节;最后对该画作独特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总结。现从如下几方面对两份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和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的对比和分析

【分析与思考】

两位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都关注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了解画作的概况,学会对画作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和评论。不同之处在于 A 教师倾向于从知识点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局限于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 而 B 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全面,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掌握,还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看前教学内容设计对比和分析

【分析与思考】

两位教师都基于大单元的整体教学,回顾了单元话题词汇,为后续介绍画作做铺垫。教师 A 的设计带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元素,通过与外国友人 Cody的实时通话,学生能直观地感受交流场景。教师 B 则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图片和词语线索构建猜测情境,情境相对较为传统。

看中教学内容设计的对比和分析

【分析与思考】

两位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对《清明上河图》场景进行描述的语言能力。不同之处在于 :A 教师按照教材顺序组织内容,课堂教学结构清晰,但缺乏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B 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他利用彩蛋的问题进行驱动探究,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和培养。

看后教学内容设计的对比和分析

【分析与思考】

A 教师看后教学内容的设计呼应了看前活动 1 的场景设置,符合在真实语境中习得语言并在运用中内化语言的原则,呼应课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而 B 教师可能由于看中环节活动设计比较多,时间有限,看后环节就缺失设计。

课后作业设计的对比和分析

【分析与思考】

两位教师的作业设计均模拟现实场景,体现真实语言运用情境的教学理念。不同之处在于 A 教师作业分层设计,有利于满足差异化需求。B 教师的作业设计任务单一,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无从下手。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这两份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 Unit one 视频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同课异构分析,教师们可以借鉴他们好的教学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尽量做到1)在目标设置时,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2)在视频处理时坚持切片化和完整性的平衡,按需灵活截取片段,但需确保关键艺术价值 3)在思维培养方面,重在“问题链设计”,可借鉴教师 B 的彩蛋驱动模式。4)看后输出环节不可缺失。看后活动是核心素养落地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设计语言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梅德明、王蔷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 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12.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 英语 :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