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简析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创设路径与实施方法

作者

刘雨佳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传统的班本课程相对狭隘和单一,课程活动内容有限,无法从其中寻找到生活的“影子”,导致幼儿学习的实效性和积极性不足。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本课程能通过生活元素的巧妙添加,实现课程活动内容的丰富,让幼儿充分意识到学习与生活的连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本文围绕生活教育理念及其对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意义,分析幼儿园班本课程创设与实施的价值及方法,以期为纵向推动幼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幼儿园;班本课程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班本课程的创设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成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围绕生活教育理念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主要就是在课程的创设与实施环节巧妙融入生活元素,加强实际生活与班本课程之间的联系。幼儿教师以生活教育理念为基础创设与实际班本课程时,可以通过生活元素的合理选择与生活化方法的科学使用来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班本课程,以此优化班本课程实施效果,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生活教育理念及其对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详细阐述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涉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内容。生活教育理论突出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幼儿园教育纲要》同样提出幼儿园应当组织丰富的生活化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与环境适应能力。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班本课程创设与实施,有助于幼儿充分认识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学会从生活中挖掘和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1]。同时生活教育理念能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多资源,使班本课程的实施形式更为多元和丰富,譬如:通过投放生活化材料,如泥土、树叶、桂花、竹片等,使班本课程的实施方式更为丰富,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动植物、人物的创作和模型的制作,在活动中实现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对其在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中的积极意义和启示有深入认知,进而将生活元素巧妙导入到班本课程中,提高班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多元性和趣味性。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创设与实施

(一)价值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创设与实施的价值主要体现为:①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实现幼儿智育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生活教育理念在其中的指导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创设的班本课程有着多样的开展形式,注重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互相合作及实际参与,这对于幼儿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课程活动的探索和参与,幼儿的探究意识、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也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有利于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②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创设和实施的班本课程,与传统的幼儿园课程创设有所不同,其更侧重于实际生活与班本课程之间的关联,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环节借助多种方式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或活动场景,促使课程实施的方式得以拓展,构建妙趣横生的班本课程,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③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幼儿教育面临着很多新变化、新情况,需要幼儿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2]。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班本课程与传统课程有所不同,能充分融合班本课程与生活教育理念,并通过课程实施、内容、目标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促使课程活动教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更加贴合,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与幼儿学习兴趣的提高,进一步加快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步伐。

(二)方法

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实际生活能为班本课程的生成提供契机,更好地支持幼儿自主活动,故而在生活教育理念视域下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尤为必要。通常幼儿园班本课程创设与实际的关键就是以真实情境为基础,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利用生活教育理念和深度学习观念引导、观察幼儿参与活动,丰富幼儿经验、启发幼儿思考、拓展幼儿视野。下文以班本课程《我们的菜地》为例,分析如何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实现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创设与实施。

1、立足儿童本位,创设班本课程

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班本课程应当以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结合幼儿需求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即:教师要坚定“儿童本位”立场,以幼儿为中心进行课程创设与活动组织,有效凸显班本课程教育的生活化内涵。首先,通过环境资源的提供来形成课程基础[3]。生活教育理念提出幼儿应当在生活环境中自主学习和体验,从而习得知识、积累经验。基于此,幼儿教师可以从环境资源角度着手,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和机会,使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自主活动、自主体验,逐步获得自我的完善。比如:在《我们的菜地》课程活动中,园所菜地属于环境资源,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园所的菜地,也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关资源,如铁铲、喷水壶、菜苗、种子等,以便幼儿自主进行菜地种植活动。需要注意的是,班本课程侧重于体验和实践,因而教师要配置齐全的环境资源,如此方能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围绕幼儿意愿进行活动内容的生成。生活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幼儿自主追求的体现,即:活动内容生成的前提就是幼儿的资源,由幼儿选择实施何种活动。通常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强烈,若是教师能让幼儿自主决定,则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会得以提升。对此,幼儿教师在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时要秉持“低控制、高自主”的原则,支持和鼓励幼儿主动参与、体验自己喜欢的生活事物,譬如:围绕“种菜”来确定《我们的菜地》课程活动的基本内容,然后由幼儿自行选择和决定具体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活动,结合家长建议和幼儿兴趣来决定所种之菜的类型。如此一来,既能确保课程活动的内容与幼儿兴趣相符,又能实现幼儿自主计划能力的锻炼。

最后,结合发展需求进行目标层次的丰富。只有密切关注目标、领域之间的互相整合与渗透,方能实现幼儿的整体发展。幼儿园开展的任何课程活动都是以幼儿主体需求为基础,教育功能非常丰富,故而教师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时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目标体系的构建,形成立体化、丰富性、多层次的教育目标[4]。比如:《我们的菜地》课程活动目标主要是围绕情感态度、能力和知识进行设定,其中情感态度方面旨在实现幼儿乐于探究以及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推动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方面是发展幼儿的种植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知识方面则是引导幼儿掌握相关的蔬菜、种植等知识,实现生活常识的积累。

2、注重经验积累,实现课程发散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课程教育关注经验的积累,侧重于幼儿自主生活能力的发展,使幼儿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和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时,幼儿教师应当从全面性的角度来创设多维发散的班本课程,以便幼儿在课程活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5]。针对《我们的菜地》班本课程的创设与实际,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多维发散,实现幼儿多种生活经验的积累,即:

第一,通过种植活动的组织,感受劳动生活。作为劳动生活的重要内容,种植活动能让幼儿在照料和观察植物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不易及艰辛。现今很多幼儿都不太了解农业劳作,亲近自然的机会不多,所以组织种植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劳动技巧、积累丰富的种植经验,进而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或者是引导幼儿对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感受,让幼儿见证自己的种植成果,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针对《我们的菜地》的课程活动,让幼儿化身成“小小农民”,利用各种劳动工具来自主完成一系列劳动任务,包括早期的松土、挖种坑以及后期的浇水、施肥、治虫等,感受农作生活的乐趣。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示范活动、说明要领,并鼓励幼儿合作学习,对同伴的劳动方法进行观察和借鉴,从中获得启发,增强劳动能力;或者是邀请劳作经验分别丰富的家长来园指导,如指导怎样搭建菜架等。通过种植活动的参与,幼儿能切身感受到农作的艰辛,积累劳动经验,培养责任意识与生命意识,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二,通过探究活动的延伸,发现植物奥秘。幼儿教师在种植活动中可以围绕幼儿的兴趣发展来指导幼儿分析、探究、观察,对植物生长的奥秘加以发现,即:将科学探究活动与种植活动相结合,对教育资源的功效及价值予以充分挖掘,以此凸显生活教育理念,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思考和探究。比如:在《我们的菜地》班本课程活动中,有些幼儿种植并收获了玉米,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收获的玉米,并设计问题:一个玉米的玉米粒是多少列?要求幼儿仔细数数并给出答案,结合答案会发现玉米粒的列数都是偶数;然后教师可以从玉米生长过程出发,说明其中原因,使幼儿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接着,引导幼儿阅读科普读物,对自然界中类似的现象加以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立足生活点滴细节,主动去观察、去提问、去探究,进而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通过食育活动的开展,体会烹饪乐趣。作为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食育活动的开展能丰富幼儿关键生活经验。从种植活动拓展延伸至探究活动和食育活动,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活动链条,这也是推动课程发展的关键。一般来说,食育活动涉及饮食和烹饪等内容,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制作、加工、享用食物;同时该活动的实施形式多是以家园共育为主,要求教师针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再经过家长的指导和陪伴完成活动[6]。在活动开展环节,幼儿教师需要始终秉持灵活性、开放性的原则,支持幼儿以收获的植物类型为依据来选择烹饪方式。比如:在《我们的菜地》课程活动中,幼儿种植和收获的植物多是香葱、生菜等绿色蔬菜,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收获的蔬菜带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将其烹饪成可口的食物,如在鸡蛋面中加入切碎的香葱、在米粥中加入切碎的瘦肉和生菜来制作成生菜瘦肉粥等;然后与家长共享美食,并拍摄美食的图片或视频,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借助语言功能来表达自己的心得。这样一来,幼儿能在食育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成长体验和自信心,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自主计划能力。

3、巧用评价策略,促进幼儿成长

生活教育理念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联系幼儿的生活体验,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知识与经验,即:幼儿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要在生活化场域中发生。基于此,幼儿教师的评价活动应当与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形成积极的体验,有效整合关键经验;同时对评价目标加以明确,即: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来提供合理的指导与适宜的帮助[7]。例如:实施《我们的菜地》课程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来助力幼儿自主成长,在食育、探究、种植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中巧妙融入多元化评价,通过语言的形式捕捉和呈现有意义的时刻,如:当幼儿种植的蔬菜发芽时,及时给予语言鼓励“你看,这就是你辛勤劳动的收获”从而对幼儿的劳动付出予以认可,加深幼儿的成就体验。另外,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这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幼儿自评,如:完成种植劳动活动后,抓住时机来引导幼儿分享活动体验或劳作经验。在《我们的菜地》课程活动中,其持续时间较长,涉及种植、探究、食育等一系列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设主题墙,对活动全过程进行还原,用照片展示幼儿辛苦种植、自主探究、快乐烹饪的过程,对幼儿发展之旅予以形象展现,给予幼儿可视化形式的肯定。可以说,通过融合多种评价方式,幼儿能够在班本课程活动中持续获得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教师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设与实施班本课程时,需要对生活教育理念的精髓及其对班本课程的意义有充分认识,始终坚定儿童本位立场,密切关注经验积累,巧妙运用评价策略。这样方能帮助幼儿理解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进一步增强班本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肖荭.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创设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24(4):111-113.

[2]赵敏.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家庭教育研究,2024(1):14-16.

[3]贾楚.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实践研究[J].生活教育,2023(23):16-18.

[4]傅奕婷.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的探究[J].教育,2023(30):84-86.

[5]陈俊莉.以陶行知理念构建班本生活课程[J].生活教育,2023(12):33-35.

[6]杨学梅.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实践研究[J].互动软件,2021(5):181.

[7]吴娟.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与推进[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0(2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