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教- 学- 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袁勋
云南省广南县珠琳镇坡底伦小学
一、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学习与评价往往处于分离状态,教师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有效引导,评价方式单一且滞后,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成长轨迹。“教- 学- 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它强调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相互促进的教学系统,有助于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质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 学- 评”一体化的理论溯源与内涵阐释
“教 - 学 - 评”一体化并非孤立的教学概念,其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从教育评价理论来看,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兴起的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强调教、学、评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评价应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理念为“教- 学- 评”一体化提供了早期的理论雏形,指出教学、学习与评价不应是孤立存在的环节,而应相互关联、协同作用。
随后,英国教育家提出的“为了学习的评价”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对教学评价的认识。该理念认为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而非简单的成绩判定。这一理念强调了评价的导向性与发展性功能,为“教 - 学 - 评”一体化中评价环节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指引,即评价应紧密围绕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
在我国教育领域,崔允漷、夏雪梅等学者对“教 - 学 - 评一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课程思维需一致性思考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与评价问题。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应实现“教 - 学 - 评一致性”,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具有目标一致性。这一观点为“教 -学 - 评”一体化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明确了教学目标在一体化模式中的核心地位。
“教 - 学 - 评”一体化,从内涵上理解,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完全一致、同步和统一的过程。它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系统设计并实施目标导向、过程促进、评价诊断的闭环教学。在这一模式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为教学实施与评价提供明确方向;教学实施围绕目标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则贯穿教学全过程,全面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性与结果性证据,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呈现学生达成目标的表现与水平,为教学调整与改进提供依据,形成“目标—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
三、小学美术课堂中“教- 学- 评”一体化的要素关联与互动机制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 - 学 - 评”一体化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一体化模式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需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情况,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与反馈,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目标有序进行。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与体验是“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核心关注点。在一体化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果,如作品创作、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都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手工制作课上,学生通过自主设计与制作手工作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与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它承载着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趣味性与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教学内容要涵盖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如色彩搭配、构图原理、绘画技巧等,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有力支持。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可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小学美术课堂中“教- 学- 评”一体化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践“教 - 学 - 评”一体化,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是一大关键挑战。一体化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评价素养,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任务与标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与反馈。然而,目前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评价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教学资源与时间的限制也是实践一体化模式面临的挑战之一。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美术作品、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以支持学生的艺术创作与实践活动。然而,部分学校由于经费有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求。此外,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与连贯性,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安排紧凑,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难以充分展开教学活动,影响了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五、结论
小学美术课堂中“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通过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有机融合,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教师评价素养提升、教学资源与时间限制等挑战。通过加强教师培训、筹集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等策略,可以逐步克服这些挑战,推动“教- 学- 评”一体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实施。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 - 学 - 评”一体化模式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燕敏 . 小学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究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5,(05):28-30.
[2] 朱 莲 凤 . 新 课 标 背 景 下 小 学 美 术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文 科 爱 好者 ,2025,(0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