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真实情境培养小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

作者

袁洁清

西昌市佑君镇磨盘小学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量感并非抽象存在,而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真实情境作为连接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量的大小、关系及变化,进而促进量感的有效培养。因此,依托真实情境开展量感培养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真实情境与量感培养的内在联系

真实情境是量感培养的土壤。量感是对事物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这种感知源于生活实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量,如长度、重量、时间、面积等,但这些量在脱离具体情境时往往显得抽象难懂。真实情境能够将这些抽象的量具象化,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亲身体验量的存在与变化,从而加深对量的理解与感知。例如,在超市购物情境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不同商品的价格、重量以及包装大小等量,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与重量关系,他们能够逐渐建立起对价格、重量等量的直观认识,进而提升量感。

同时,量感培养是真实情境学习的目标之一。真实情境学习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量感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是真实情境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真实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量感来感知、理解和处理各种量的问题,如测量物体长度、计算物品重量、估算时间等。通过不断地在真实情境中实践与应用,学生的量感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与学习的需求。

依托真实情境培养小学生量感的路径

生活实践情境:量感的源头活水

生活是量感培养的源头,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量感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量、感受量,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可以参与测量家具的长度、宽度,计算房间的面积;在烹饪过程中,按照食谱要求称量食材的重量,感受不同食材的重量差异;在出行时,估算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观察交通工具的速度等。这些生活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量的存在与变化,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量的直观感知。

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类生活实践活动,如校园测量活动、种植活动等。在校园测量活动中,学生可以测量校园内建筑物的高度、操场的长度、花坛的面积等,通过实际操作与测量,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长度、面积等量的概念。在种植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播种、浇水、施肥等环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时间、重量等量的变化,从而增强对量的敏感性。

跨学科融合情境:拓展量感培养的维度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跨学科融合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拓展量感培养的维度。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测量物体的体积、质量,观察物体的运动速度等,这些活动都与数学中的量感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与科学教师合作,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测量与计算,从而加深对量的理解。

在美术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图形的绘制与比例关系,这涉及到长度、面积等量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如设计校园地图、绘制房屋平面图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图形的尺寸、比例等量的问题,通过实际操作与调整,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量的关系,提升量感。

科技模拟情境:突破时空限制的量感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多媒体教学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构建真实情境提供了新的可能。科技模拟情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量感体验。例如,在教授时间、空间等抽象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模拟日出日落、四季更迭等自然现象,或者呈现地球自转公转等天文现象,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时间与空间的变化。

在体积、容积等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虚拟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旋转、缩放等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特征,感受体积与容积的大小关系。此外,虚拟实验室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量的变化过程,如通过模拟水的在不同容器中的体积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社会热点情境:增强量感培养的现实意义

社会热点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量感培养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作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运用量感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例如,在环保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有关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等方式,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重量、数量等量的情况,分析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在人口普查数据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等数据,感受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关系。通过这些社会热点情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量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量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语

依托真实情境培养小学生量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路径。通过生活实践情境、跨学科融合情境、科技模拟情境以及社会热点情境等多种途径,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量感学习体验,使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量的大小、关系及变化,从而提升量感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与创新真实情境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不断优化量感培养的实践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瑞. 以实践体验为核心促进小学生数学量感发展的策略 ——以“认识面积”为例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3):154-157.

[2] 孙亚男 . 核心素养下培养中高年级小学生数学量感的策略 [J]. 理科爱好者 ,2025,(02):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