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数学教学导向作用研究

作者

于菊花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二中学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评价体系逐渐从注重知识记忆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高考评价体系强调能力导向、素养本位,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导教学内容的深度变革。

一、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概述

新高考评价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该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立足课堂、促进发展、科学评价、综合育人”的指导思想,突出能力导向,新高考不再单纯以分数论英雄,而是通过“考试内容改革 + 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评价内容涵盖学科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学科思维、必备品格和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要求,在实施方式上,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加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与导向性,引导中学教学从重应试向重能力、重素养转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

二、新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数学教学导向作用分析

(一)强调核心素养

新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方面,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中对知识掌握的片面重视,新体系更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转变促使教师从“讲解知识点”向“引导理解本质、提升素养”转变,从而改变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强调核心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能力的重视,也是对高考命题趋势的积极响应,数学教学因此不仅要“教会”知识,更要“教懂”方法,“教活”思维 。在“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中,若从核心素养出发,教师不仅讲授向量的定义、几何表示,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向量作为数学抽象工具的意义,通过实例,如运动中的位移、风速的合成等生活现象,帮助学生建立“量”与“向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抽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自主建立向量模型,进而进行简化和分析,培养其数学建模,同时,在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向量概念的理解,如语言描述、图形展示、公式推导等,发展其表达与交流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新高考“以素养为导向”的要求,也真正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注重数学思维

新高考评价体系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能够通过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与演绎、建模等形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相比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公式记忆与机械计算的方式,新高考引导教师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策略选择,例如,在处理几何问题、函数关系时,不仅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更重视其思维路径、推理严密性,这种转变要求教师构建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3]。在“平面向量的运算”教学中,若以数学思维为核心导向,教师应超越基本的加减法公式,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例如,通过将两个向量在几何图形中进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图像表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加法、减法与数量乘法的代数表达式,发展其逻辑推理,同时,通过设计应用情境,如船只在风流合力作用下的航向问题,让学生将向量运算应用于实际模型构建与分析中,提升其建模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鼓励多元思维与策略选择,从而真正落实新高考评价体系所倡导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三)聚焦问题解决

新高考评价体系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强调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或复杂任务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这种导向促使高中数学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向能力培养模式转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多种数学能力,包括信息提取、策略选择、模型建构等,从而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迁移,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考试题目的应对上,更是一种贴近现实、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数学关系,借助逻辑推理、计算分析等手段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种转变,是新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体现,对教学目标、内容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授“复数的四则运算”这一内容时,若聚焦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避免仅仅停留在运算法则的讲授上,而应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体会复数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电路分析、物理振动等问题中,复数形式经常用于描述相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应用情境,如分析两个交流电源相位叠加问题,引导学生将复数表示为代数式,利用加法或乘法解决叠加后的电压表达式,这不仅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提取信息、建模分析,验证结果,同时,在不同类型的复数运算题中,鼓励学生比较不同策略(如代数法、几何法)的优劣,培养其问题分析的能力,真正体现新高考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导向。

三、结语

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是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更是对教学理念和育人模式的深层次引导,它促使高中数学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转变,推动教师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面对这一变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构建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未来,在新评价体系的持续深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必将更加科学、高效、有深度,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严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探析 [J]. 西部教育研究 ( 陕西 ),2023(11):32-33.

[2] 赵新元 .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的策略 [J].互动软件 , 2022(2):301.

[3] 丁建华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视角的高中数学命题策略研究 [J]. 数学大世界 ( 上旬 ), 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