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驱动的铁路调度指挥人机协同决策模式
安靖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调度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在铁路运输领域,AI技术的应用正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在铁路调度指挥这一关键环节。铁路调度指挥作为铁路运输系统的“大脑”,其效率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和经济性。然而,传统的铁路调度指挥模式往往依赖于人工经验,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运输需求和突发状况。因此,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铁路调度指挥人机协同决策模式,对于提升铁路调度指挥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驱动;铁路调度指挥;人机协同;决策模式
引言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其调度指挥的效率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随着铁路运营规模的扩大和运输需求的增长,传统的调度指挥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决策效率低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人机协同决策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将人类的智慧与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相结合,有望提高铁路调度指挥的智能化水平和决策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人工智能在铁路调度指挥中的应用现状
1.1数据采集与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数据采集领域构建了立体化感知网络,通过分布式部署的智能传感装置实现运行环境全要素数字化。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将来自不同系统的异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形成具有时空关联性的综合数据视图。深度学习模型对海量运行日志进行特征提取,建立列车行为模式与设备状态变化的映射关系。时序预测算法基于多维特征空间分析列车运行轨迹的偏离趋势,为主动干预提供量化依据。数据质量监测模块自动识别传感器异常读数,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知识发现引擎持续挖掘运行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形成可解释的决策规则库。
1.2调度决策支持
智能决策系统构建了包含多目标优化的动态调度模型,将复杂约束条件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表达。在线学习机制使系统能够根据实际运行反馈持续优化决策算法,逐步逼近最优调度策略。方案评估模块采用多维度指标体系,量化分析不同调整措施的综合影响。可视化交互界面将抽象的运行冲突转化为直观的空间关系展示,降低认知负荷。自适应推理引擎根据问题复杂度自动切换求解策略,平衡计算精度与响应速度。决策解释模块以自然语言形式阐明方案生成逻辑,增强调度员对系统建议的信任度。
1.3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
智能监测系统建立了设备健康状态的数字镜像,通过异常检测算法识别偏离正常工况的细微变化。多级预警机制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实施差异化报警策略,避免信息过载。影响评估模型快速计算突发事件对运输组织的连锁反应,生成受影响范围的拓扑结构图。预案匹配引擎从知识库中检索相似历史案例,提取可复用的处置经验。资源调度算法优化应急力量部署路径,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协同配合。仿真推演平台预演不同响应策略的实施效果,支持决策者进行方案比选。
2人机协同决策模式的构建
2.1人机协同决策原理
人机协同决策是基于人类与人工智能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的决策模式。人类具有创造性、直觉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对复杂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人工智能则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分析大量数据,提供决策建议。在铁路调度指挥中,人机协同决策的原理是让人工智能系统承担数据处理、方案生成等基础工作,人类调度员则负责最终决策和关键环节的把控。
2.2系统架构
人机协同决策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决策支持层和用户交互层。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铁路运行相关的各类数据;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挖掘;决策支持层根据分析结果生成决策建议;用户交互层为调度员提供直观的界面,方便其与系统进行交互和决策。
2.3优势分析
人机协同决策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为调度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建议,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结合人类的经验和人工智能的分析能力,能够考虑更多的因素和可能性,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3人工智能驱动的铁路调度指挥人机协同决策模式应用
3.1列车运行调度
人工智能驱动的铁路调度指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客流数据和列车运行状态,构建动态优化模型,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智能调整。客流预测算法基于历史客流规律、节假日特征和实时进站数据,预测未来15-30分钟的客流分布,自动生成加开列车或缩短发车间隔的调度建议。列车运行监测模块利用车载传感器和轨旁设备数据,建立列车运行状态数字孪生模型,当检测到列车晚点超过阈值时,系统会通过冲突检测算法重新计算最优的会让站调整方案,并可视化推演调整后的运行图效果。
3.2设备维护调度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测网络持续采集轨道、信号机、接触网等关键设备的振动、温度、电流等300余项参数,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设备健康状态的早期预警。系统采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算法,将道岔转辙机的维护周期从固定周期调整为动态预测维护,使同类设备故障率下降40%。当发生轨道电路红光带故障时,系统会在30秒内完成故障树分析,定位到具体区段的绝缘节破损可能性,并推送包含备件库存位置、最近维修班组定位的处置预案。郑州铁路局的实践表明,该模式使设备故障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传统人工排查的1/5,年度预防性维护成本降低1800万元。
3.3应急指挥调度
融合气象卫星、地震监测和线路传感器的多源数据,系统建立台风、暴雨等13类突发事件的快速评估模型。当发生边坡溜坍灾害时,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标定影响范围,结合列车实时位置生成列车限速、迂回运行或停运的决策树方案,并同步计算受影响旅客的接驳转运需求。2023年广铁集团应对"泰利"台风期间,系统在7分钟内生成包含47趟列车调整、32辆大巴调度的综合方案,较传统人工编制效率提升20倍。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处置方案的效果,调度员可直观评估接触网抢修与列车放行次序的关联影响,使京广线在8小时内恢复80%运力。
结束语
人工智能驱动的铁路调度指挥人机协同决策模式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人机协同,能够充分发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提高铁路调度指挥的效率、安全性和科学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机协同决策模式将在铁路调度指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解决面临的挑战,推动铁路运输的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佳佳.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命令智能生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21.
[2]何涛,基于人工智能的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实训系统.甘肃省,兰州安信铁路科技有限公司,2021-03-24.
[3]文超,冯永泰,胡瑞,等.高速铁路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功能分析[J].中国铁路,2020,(07):9-14.
[4]王瑶.高速铁路列车调度指挥仿真实训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